沈可心 湖南日报 2025-10-20 16:28:2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见习记者 沈可心
一位台湾青年,为何跨越海峡,选择在湖南投身养老科技创业?面对数千万空巢老人的情感陪伴与健康隐忧,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又将如何用“AI子女分身”回应?
在智慧养老工具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长沙慕意分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台湾青年谢东安与他的复旦伙伴们,用一款具身智能机器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市场洞察:一份因爱而生的“AI分身”
2018年,谢东安怀着对技术创新的热忱来到大陆发展,在上海结识了复旦大学硕士高宏飞。2024年,通过高宏飞的引荐,谢东安又认识了曾在上海/巴西华为工作的他的复旦研究生同班同学——汪登。三位背景各异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寻找创业方向。
在人工智能热潮中,他们起初关注AI玩具、聊天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但一次关于高宏飞母亲的对话改变了团队的轨迹。
“他提到在河北老家的母亲出现了抑郁倾向,”谢东安回忆,“我们几个都是远离父母的游子,突然意识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个被严重忽视的领域。”这个发现让他们毅然放弃了更容易融资的AI娱乐赛道,转而投身更具社会意义的银发康养领域。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在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空巢老人面临的情感陪伴缺口。“市场变化太快,今天的热点明天就可能过时。”谢东安说,“但我们相信,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会变,子女对父母的牵挂不会变。”
基于这一洞察,团队提出了“AI子女分身”的产品理念——通过桌面式机器人,既实现日常的情感陪伴与交流,又能进行专业的健康监测。
独特理念:做“会记忆、懂温度的家庭成员”
在全球老年人机器人市场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各类AI养老产品层出不穷。但谢东安团队坚持一个核心理念:“我们要做的不是冷冰冰的智能设备,而是有温度的家庭成员。”
团队发现,当AI与老人长时间聊天后,会出现记忆混淆。为此,他们开发了“记忆钢板”技术,通过语义分析自动识别关键信息,如家人的基本情况、用药规律等,并将其存入永久记忆库。
“我们不能让用户一开始就输入族谱,而是让机器人在聊天中慢慢了解、永远记住。”谢东安强调,“这些信息不允许出错,就像真正的家人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生日。”
除了情感陪伴,团队在健康监测方面也实现了突破。他们通过姿态识别等算法,将机器人感知到的行为数据,转化为医生可理解的语言。同时创新性地将时间维度融入算法,从而感知老人“运动是否变缓、蹲起是否不再灵活”,甚至可以预测“几天后是否存在摔倒风险”。目前,该技术已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筛查与预防。
这份“家人”般的关怀,更体现在产品的细节打磨上。为了在弱光环境下准确识别老人姿态,团队设计了双摄像头方案。调试过程中,两个芯片的波特率不匹配,导致数据无法同步。“那四天我们几乎没合眼,白天联系摄像头厂商,晚上对照芯片手册逐行检查代码。”正是这份执着,确保了产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然而,真正让这款机器人超越冰冷科技的,是团队为其注入的伦理思考。当“利用AI陪伴空巢老人”成为社会现象,公众中出现了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这是现实困境下的次优解;质疑者则担忧技术会替代亲情。面对讨论,谢东安团队的理解清晰而坚定:“AI子女分身不是要取代真实子女,而是成为亲情的补充与延伸,在子女无法亲自陪伴时,成为传递关怀的桥梁。”
落地湖南:政策温度与创新热土的双向奔赴
“湖南政府直接把‘种子轮’资金给到位了。”谢东安对比多地政策后,被湖南的务实深深打动。
作为“湖南女婿”,谢东安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感情。“可以说既是理性选择,也是缘分使然,”他笑着说,“了解得越多,就越被这里的创新活力所吸引。”
今年8月,团队正式入驻湘江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后,获得了从公司注册到资源对接的全流程支持。“湖南不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还经常组织技术交流会、创业沙龙等活动。”谢东安特别提到前不久参加的一场大模型交流会,“这些活动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前沿技术动态,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目前,团队的首代机器人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本月底完成硬件开发,即将亮相进博会。这个仅有6人全职的“轻量级”年轻团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执行力与创造力:他们计划从桌面版扩展到移动版,实现更主动的照护服务;从“A to A架构”切入,让不同智能体能够协同工作;开发子女端随身机器人,让沟通更便捷深入……
在这群年轻人看来,创业的意义远不止商业成功。“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开一家有意义的公司,我们希望让技术真正链接亲情,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充满活力的晚年。”谢东安说。
如今,关于科技、养老与亲情的讨论仍在继续。在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情感需求,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而谢东安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他们的实践,为这一命题提供着自己的解答。
责编:沈可心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