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11:11:05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田丽 向柯帆)自2021年“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湘西州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基础、社会协同”的工作主线,以润物无声的持续努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从单向知识灌输向沉浸式体验转变,从传授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素养深化,逐步形成具有湘西特色的青少年普法新格局。
构建协同体系,凝聚育人合力
湘西州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系统构建“四维联动”教育体系。州委依法治州办、州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与州司法局统筹协调,教育、公安、法院、检察、团委、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将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各级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实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
全州八县市均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清单,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例如,花垣县出台《青少年法治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将普法成效纳入县域综合治理考核,47位县级领导“一对一”结对包保47所中小学校,推动普法责任层层落实。
建强普法阵地,打造沉浸课堂
阵地建设是法治教育从纸上走向身边的关键。五年来,湘西州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基本实现“县有基地、校有场馆、村有园地”的覆盖网络。目前,全州已建成县级以上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4个,累计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
各县市积极探索“法治+科技”“法治+文化”“法治+非遗”融合路径。保靖县在矫正中心打造集VR、AR技术于一体的法治实践基地;花垣县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场景;古丈县将法治教育融入体育特色学校;吉首市依托民族中学、第四中学建立禁毒法治教育基地,成为学生学法用法的重要平台。
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教育实效
为增强吸引力与实效性,湘西州推动普法形式从讲授式向体验式转变,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法治教育品牌。
保靖县开展“法护春苗”专项普法,构建“场景化+趣味化”普法体系,通过“普法小摊”“法治盲盒”等形式,在30余所学校开展活动160余场,惠及学生10万余人次。
模拟法庭已成为全州法治教育的标配。龙山县华塘芙蓉学校联合县检察院改编真实案例开展模拟庭审;花垣县法院第五审判庭定期向学生开放,累计举办模拟法庭超200场。
民族普法特色鲜明。龙山县将法治内容融入土家族“三棒鼓”传唱;保靖、古丈等地探索“非遗+法治”模式,创作法治鼓词、法治苗画等作品,其中古丈《鼓舞四方法治同行》点击量超百万,保靖“法治+非遗”主题视频点击量破千万。
强化社会协同,织密保护网络
湘西州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推动法治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区延伸。
保靖县建设家长学校210余处,将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课程,联合妇联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花垣县搭建“家校法治教育共同体”,累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12.1万份,开展家长法治课堂48场,覆盖家长3.8万人次;吉首市通过“法治吉首”微信公众号发布系列普法短视频,推动家校共育、线上线下联动。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泸溪县建成全州首个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集询问调查、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累计完成8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取证,对5名被性侵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实现办案与保护同步。
五年来,湘西州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从普及知识向提升素养的跨越,覆盖面、参与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全州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利剑护蕾”等专题活动超4200场,覆盖师生逾80万人次。
一批典型经验不断涌现:泸溪县司法局副局长谭永华被评为2023年省、州两级“优秀法治副校长”;花垣县杨敏、向韬、向征3位法治副校长获评“全州优秀”,其开发的《与法治同行》课程入选全省“百堂法治精品课”;龙山县“校·院·家·社”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吉首市“3521工作法”等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普法模式;湘西州办理的“江某某正当防卫案”入选最高法首次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彰显法治教育的扎实成效。
“八五”普法收官在即,青少年法治教育仍任重道远。下一步,湘西州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机制,推动法治教育基地提质升级,探索“法治+文旅”研学线路,编撰民族特色法治读本,推动法治精神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为“九五”普法奠定坚实基础,为法治湘西、平安湘西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组稿:李颖
责编:王薇
一审:王薇
二审:刘欢乐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