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10-20 08:21:26

简 介
徐特立故居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成长和早期从事教育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由徐特立过继后的伯祖父的父亲所建,属典型的清末江南四合院建筑,占地约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文丨刘义彬
这是一个古木参天的清幽院落。暖阳之下,白色的围墙将满院子的葱茏和幽深裹在其中,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门前潺潺流过,像一个长长的破折号,经年不息地讲述着院子里跨越三个世纪的沧桑往事。
这是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的徐特立故居。故居坐西朝东,前临田野,后靠小山,走过院子门前的小桥,推开两扇黑黢黢的木质槽门,首先进入视线的便是十几棵树龄120多年的遒劲侧柏、法国松和硕大樟树。古木掩映之下,一幢砖木结构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就在眼前。
进入四合院,房子两边首先各有一间教室,与教室相邻的是教师宿舍。教室里仍整齐摆放着几列黑漆斑驳的旧木桌椅。左边教室讲台边,立着一位瘦削的老师铜像,正微笑着低头倾听面前的学生说话。
左边的两间厢房和一间正房被辟为徐特立生平陈列馆,大量的照片、文字和实物资料对徐特立光辉的一生作了详尽的介绍。正面堂屋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褪色的红底金字木匾,上书“坚强的老战士”几个毛体字,这是徐特立70岁生日时毛泽东主席的题字。
院子右边的正房是徐特立夫妇的寝室,厢房则是他们两个儿子徐笃本和徐厚本的卧室。右边的侧厅正中立着圆桌,是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期间用过的餐桌。右后方有一间面积颇大的灶屋兼厨房,屋顶开了一扇天窗,明亮的阳光从天窗射进来,在地板铺上大块金色的光斑,将这幢两百年前的静寂老屋衬托得更加幽深,让我仿佛看到时光深处那个匆匆走来的热血少年。
徐特立生于1877年,4岁丧母,12岁被过继给观音塘的伯祖母,在这栋老房子里继续他的学业。其时伯祖父刚刚过世,家里给他娶了个童养媳,一家老小三人相依为命。
从18岁开始,徐特立在附近的一家蒙馆教书,但所得收入仅可供日常用度。苦于没钱买书,20岁的他制定了一个破产读书的计划,拟分10年时间逐渐将家里的水田变卖掉,用来买书学习。在邻居们的一片议论声中,他得到了妻子熊立诚的坚决支持。漫步在徐特立故居,天井里的两株桂花树格外引人注目。树冠高耸入云,一个成年人难以合抱,这正是徐特立在20岁那年亲手植的。
1904年,徐特立走出观音塘,来到岳州(今岳阳市)参加清朝改革后的取士考试,从3000多名学生中考出第19名的成绩。初试成名之后,他怀着对清廷的蔑视,决然地放弃复试,选择来到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班学习。四个月毕业后,他先后在长沙的周南、长郡、明德、修业等学校担任教员、校长。
1913年,徐特立回到观音塘老家,用教书所得的薪资对自家老屋加以改建,创办了五美高级小学,他和妻子则搬到后面的茅草房居住。因徐特立当时在长沙任职较多,五美高小后来交由妻子负责管理。此外徐特立还先后在长沙创办过平民夜校、梨江小学、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以及湖南孤儿院,竭尽全力救助和教育贫困学生。1913年至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时,为节省开支用于教育,经常徒步40多公里从老家走到学校。这期间,他曾先后任过毛泽东、何叔衡、李维汉、蔡和森、田汉等人的老师,被称为湖南教育界最受尊敬的“长沙王”。1919年,42岁的徐特立告别家人,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5年后回国,他受聘为国民政府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1927年,徐特立回到观音塘老屋,在周边做了一周时间的调查,对当地活跃的农民运动深表赞扬,准备在学校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此时,徐特立的大儿子、中共党员徐笃本牺牲,悲愤中的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妻儿诀别并全心投入革命。1934年,他57岁,参加红军长征,成为长征路上年纪最大的兵。
1937年12月,徐特立受党中央指派从延安回到长沙,负责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全面工作。分别10年之后,他得以回乡与妻女相聚,并将妻子从老屋接到长沙。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曾长期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因为工作忙碌和身体原因,他们夫妇回故居的次数并不多。
“徐二爷要回乡啦!”1956年6月,一个喜讯传遍观音塘。那时,公路还只通到邻近的江背,下车后还要走10公里山路。乡亲们说,徐老80岁了,不能让他老人家爬山越岭,我们用轿子接他回来!这天上午,看到20多个抬着轿子在江背恭候的乡邻,徐特立一边亲切地打招呼,一边连连摇头,执意拄着手杖,与乡亲们一起,说说笑笑着走路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观音塘老屋。
故居天井里,还有两棵年轻的柚树,这是2002年徐特立的孙女徐禹强回来时补栽的。此前这里原有两棵近70年树龄的老柚树,是徐特立和7岁的小儿子徐厚本于1924年一起栽植的。柚树每年硕果累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徐老每年还能品尝到从老家寄去的柚子。1968年11月28日,徐老在北京医院病逝,两棵老树也于1991年的一场冰灾中冻死。
唏嘘之间,我从故居右边的侧门走出,循着一条青砖小道来到后山坡。这里满是一百多年的硕大枫树、银杏、马尾松、樟树等,其中两棵银杏树为徐特立15岁时所栽。一阵音乐声传来,将我的目光牵往铁栏杆外隔壁五美中学。正是课间休息时间,一群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刚从教室涌出,在篮球场上奔跑,在操场边散步聊天。恍惚之间,我看到了40年前我和同学们跳跃嬉闹的场景。徐特立先生从不曾孤寂过,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学子在这里陪伴着他。
此刻,后山坡上银杏树将头上的蓝天遮掩得严严实实。只余点点细碎的阳光,从树叶的空隙间跳荡而下,坠落在我的脸上、身上,像是向我叨念着它们所熟稔的那位推动历史车轮前行的老人,如此执着,如此温情。
责编:龙文泱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