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9 06:41:48
在县域医疗机构面临“空心化”的情况下,临湘市医保域外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一场县域医共体改革的“逆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周磊 通讯员 刘宇丽 陈芬
10月17日,在临湘市人民医院与桃林镇中心卫生院共同运营的血液净化中心,今年68岁的李某星正在透析。“以前要去临湘市人民医院,来回车程1个多小时。现在透析中心开到家门口,几分钟就到,非常方便。”李某星说。
这一改变,源于临湘市一场刀刃向内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
临湘市围绕“让群众慢性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复杂病不出县”的目标,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家门口”看得好病。
医疗机构得发展——
重构管理体系,优化医疗布局,实现错位发展、特色互补
10月11日,临湘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女儿童中心揭牌。临湘市妇幼保健院迎来新生。
3个月筹备期间,妇幼保健院人员分流优化超过30%,但业务量持续增长。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方立志欣喜地看到,全院门诊量从日均90人左右增至160人左右,手术台次增长77%。
这一转变,始于临湘市破釜沉舟的医疗改革。
面对市级医院竞争内耗、半数病患外出就医的窘境,改革迫在眉睫。但县级财政资金紧缺,如何破局?
“比起政府无限制的投入,机制的创新更有活力、更可持续、更具红利。”临湘市委书记刘琦认为,要强化顶层设计,从重构管理体系入手。
经过多轮外出学习、上百次方案讨论,2024年7月,临湘市医疗集团应运而生,下设人民医院和中医院2个医共体,将319家公立医疗机构紧密联结,创新探索管理集约化、信息一体化、服务同质化和三医协同化。
临湘市卫健局局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陆晖介绍,该集团实行人才统一招聘调配、绩效统一考核、药品耗材统一集采,设立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整合形成120急救指挥、健康管理等多个业务中心。
“市直医院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特色互补。”临湘市医疗集团总院长余兴介绍,得益于改革,临湘市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创新性托管濒临倒闭的妇幼保健院,破解县域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困境。
如今,临湘市妇女儿童中心规划发展保健、分娩、月子中心、儿童康养等全周期服务;人民医院将妇产科原有病房改为肿瘤科病房,肿瘤患者住院人数攀升,实现“1+1>2”的整合效益。
借力改革东风,中医院特色得以凸显。
走进临湘市医疗集团草本悦饮店,天然中医药草本原料与奶茶融合后的清香扑鼻而来。
“店员都是专业医护人员,我们秉持中医药食同源理念,瞄准健康茶饮方向,让中医传承走向市场化,让中医养生融入市民生活。”临湘市中医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李新勇介绍。9月9日开业以来,该店总销售额约26万元。
同时,“三智三联”智慧中医云平台覆盖所有镇卫生院,中药共享配送中心实现“基层开方、送药上门”,艾灸、针灸等服务进村入户,临湘市中医诊疗量占比提升55%。
在乡镇卫生院,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临湘市科学布局两个乡镇医疗次中心,桃林镇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同比增长36.8%;“县医回乡、乡医回村”战略,让近千名专家下沉基层服务,数十名医生常驻乡镇,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提升3.84%。
群众看病得实惠——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累计为群众减负105万元,节约就医时间40%以上
今年3月,李某被确诊为胃癌后,需前往省城肿瘤医院接受化疗。半年后,听说省肿瘤医院的吴飞跃教授定期在临湘市人民医院坐诊、手术,李某立刻办了转诊手续,在“家门口”完成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很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家门口治大病’。”李某的女儿李锦锦说。
“已有76位知名专家加入我院域外专家库。”临湘市人民医院院长龚波涛说,通过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湘雅二医院等顶尖机构建立专科联盟,尖端技术被源源不断地引入临湘。
临湘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智慧医疗系统与“湖南省公卫3.0系统”无缝对接,实现124项检查结果互认。该市通过信息平台,创新“基层预约、县级诊断、结果互认、一级收费、三级服务”模式,累计为群众减负105万元,节约就医时间40%以上。
“以前患者做B超、CT等检查必须去县级医院门诊,无法报销;现在可以在我们这开检查单,去县级医院检查,享受基层门诊报销。”云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志明告诉记者。
审方中心专家24小时在线,基层处方合格率从68.8%提升至96%以上;5G智慧急救平台构建“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黄金急救圈,心梗抢救时间缩短52%;远程会诊中心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6.5万人次、影像诊断2.8万人次……
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成为临湘医改让群众受益的关键。
医保基金得安全——
基金域外使用率近3年首次下降,县域内住院、门诊次均费用齐降
今年9月,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刘某因双肾结石需做微创手术。正为异地就医的报销和照顾问题发愁时,临湘市人民医院医保专员主动联系了他。
“既省钱,又方便照顾,这是好事。”刘某选择回乡就诊。
临湘市医保局局长柳勇介绍,该局将基层首诊、转诊备案、慢特病审批等权限下放给医疗集团,严格执行县域内外报销差异化政策,让基金高效使用。
该市将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医疗集团,实行“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倒逼医疗机构从“多开药、多检查”向“管健康、提质量”转变。
“在上级医院,一个周期康复治疗要自费3000元左右,在这里只要500元左右,报销还免门槛费。”长安街道患者王某萝,因脑血管意外在临湘市人民医院就医后,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
在医保总额预付的基础上,临湘市医疗集团推出“医共体内住院起付线连续计算”机制。在转诊中,下级转上级,只补差价款;上级转下级,全免“门槛费”;同级互转,同样免费。减免部分以现金形式直接退还患者,避免“先垫付、再报销”的繁琐流程。
临湘市持续走高的医保基金域外使用率,今年7月出现近3年来首次下降,8月同比下降2.12%,9月同比下降1.07%。县域内住院和门诊次均费用双双下降,基层门急诊占比提升至76%,老百姓的“救命钱”真正花在刀刃上。
责编:万枝典
一审:唐煜斯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