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财邦|新能源车电池“退休潮”来了,千亿买卖怎么做?

孟姣燕 符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8 21:35:15

聊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眼瞅着就要迎来一波“退休潮”。

(“退休”动力电池变废为宝示意图。AI生成)

那问题就来了:这么多“退役”的动力电池,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又安全又高效呢?

这事儿国家已经安排上了。就在10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召开发布会,聊的就是怎么给这些废旧电池写一本全国统一的“使用说明”,把这堆看着是负担、其实是宝藏的“城市矿山”,变成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国家出手,给旧电池立规矩

新能源汽车这几年是真火,咱们国家也成了动力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不,最早那批车的电池已经开始“到龄”退役了,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仅2024年,国内要回收的动力电池就超过30万吨,市场规模直奔480亿元。不过市场虽大,麻烦也不少——比如拆解得不太规范、检测全凭老师傅经验、中间产品没个统一标准。

这次国家一下发布了五项新标准,加上之前发布的,现在总共有22项国家标准了,从回收、拆解、检测,到怎么再生利用、甚至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黑粉该怎么处理,都给出了明确指导。

(部分国家标准)

这套“说明书”一出来,整个产业链条算是有了清晰的方向,能走得更稳了。

千亿市场被激活,湖南这回走在前头

标准越来越完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好,动力电池回收这生意,眼看着就要做成千亿级别的大买卖。按电池的寿命推算,到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不是梦。

这么大的机会,各地当然得抢抓。像湖南,本身制造业底子就厚,现在正铆足了劲布局电池回收产业,想打造全国性的产业高地。

作为国家试点省份,湖南现在已经建起了年处理能力超过20万吨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它把从矿产材料、储能材料、电芯制造,到终端应用、电池回收的整个产业链全都打通。

省里18家正规回收企业一起,构建了年处理30万吨的回收网络,可以说是国内产业体系最全的集聚区了。

这背后,少不了企业的各种创新尝试——

湖南的锂汇通,靠着高效的回收体系,今年已经收了6.63万吨电池,回收金额超过24亿元;

衡阳常宁水口山经开区里的瑞科美新能源,靠院士团队研发的湿法工艺,能把电池里有价值的元素95%以上都回收回来,一个月能处理3000吨退役锂电池;

(衡阳常宁水口山经开区的动力电池回收车间。图源网络)

长沙的云储斯蔚普更会“精打细算”。他们对不同状态的电池做分级处理——电量还剩50%到80%的,就做成应急电源、储能设备,让电池“再就业”;电量掉到40%以下的,就用化学方法把里面的铜、锂和黑粉提取出来,循环再造新电池。

区域协同也在努力。像郴州临武县,靠着本地的锂矿资源,搞起了“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产业链,近几年引进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实现了从“矿山”到“回收”的全流程闭环。

当废弃电池有了清晰的“说明书”,它就不再是让人头疼的垃圾,而是能驱动资源循环、支撑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抓住这波机遇呢?标准引领、技术突破和全链条布局,是湖南在这条千亿赛道里抢先一步的关键!

文/孟姣燕 符硕

责编:符硕

一审:符硕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