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8 19:29:32
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朱倩萱
“大家看这果形,‘华硕’品种的果径能达5厘米,单果重超60克,这就是良种嫁接的优势!”10月17日清晨,新邵县梨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亩油茶林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谭晓风俯下身,拨开枝叶,向围拢的林农展示挂满枝头的茶果,指尖沾着的晨露与果实的油亮光泽相映。
当天,湖南省林学会组织来自湖南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专家组,在此开展“油茶低产林高接换种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现场查定,实地测产验证良种技术,与林农面对面分享丰收的喜悦。
谭晓风(左一)拨开枝叶查看嫁接两年的“华鑫”品种结果情况。李泽供图
连逢灾害仍亩产1432公斤,非良种油茶仅150至250公斤
这片200亩的试验基地,藏着油茶产业提质的关键答案。
2013年种植的油茶嫁接苗,在2021和2023年先后两次实施"换头手术"——采用插皮接大树高接换种技术,嫁接"华硕""华鑫""华金"三大良种。这片林地采取约80株/亩的标准化布局,株距2.8米、行距3米,尽管曾连续经受自然灾害考验,2022年嫁接后遭遇持续3个月大旱,2024年初又逢冰灾侵袭,仍展现出顽强的丰产潜力。
谭晓风与学生李泽查看油茶树嫁接情况。李泽供图
“此次测产,每个品种抽选地块连续测定10株的产果量,单株采果称重再核算亩产,这是最严苛也最真实的检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泽介绍,这种查定方法符合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我们要把最真实的数据测出来,以便农林户更好地选择推广油茶良种。”
最终的现场查定结果显示,嫁接4年后的“华金”品种油茶每亩产果量高达1432.8公斤,推算亩产茶油75公斤左右,每亩产果量远远超出非良种油茶每亩150至250公斤的产果量,也印证了 "华硕""华鑫""华金" 油茶系列品种的优异特性。
“三华”品种油茶树结出的鲜果。朱倩萱 摄
技术激活低产山林,可使原有林地效益提升3至5倍
此次查定的核心技术,正是破解我国油茶低产困境的关键钥匙。传统油茶林亩产茶油常徘徊在8至13公斤,而新邵试验基地采用高接换种技术,通过在原有老树上嫁接优良穗条,既保留成熟根系的养分吸收优势,又注入良种基因,能够实现"当年嫁接、两年挂果、四年丰产"的跨越。
谭晓风团队培育的"三华"油茶良种,更赋予这项技术三重优势:果实重量是普通品种的3倍,树体矮化至3至4米便于采摘,采收成本从每公斤1至1.2元降至0.4至0.5元。
谭晓风(右四)、李泽(右一)与专家组。朱倩萱 摄
"这不是简单的品种替换,而是抗逆性与丰产性的精准结合。"谭晓风强调,新邵试验基地在旱灾、冰灾双重压力下仍能稳产,印证了技术体系的成熟度。
"三华"油茶良种这种抗逆特性,对于湖南尤为珍贵。湖南作为油茶种植大省,3.33万公顷以上种植规模的县(市、区)达16个,低产林改造需求迫切,而高接换种技术可使原有林地效益提升3至5倍。
林农的油茶果收获颇丰。朱倩萱 摄
将低产林改造为"绿色银行",带动数万农户增收
作为全国油茶第一大省,湖南通过三年行动推动产业提质,2024年茶油产量突破44万吨,综合产值达943亿元,带动111万农民增收。新邵县的良种丰产实践,更是精准契合了通过"合作社+基地+科技"模式,将低产林改造为"绿色银行"的路径。目前,这种路径已在衡南、桂阳等地推广,带动数万农户就业增收。
"一株油茶结果期可达60年以上,好技术能让山林持续生金。"梨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紫尧算了一笔账:按"三华"油茶亩产茶油50至70公斤、每公斤65元计算,低产林改造后每亩年收入可达3250至4550元,较传统品种增长4至6倍。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技术推广前景,我国现有油茶林超6000万亩,若半数采用此类技术改造,产业潜力将实现几何级增长。
此次新邵现场查定的不仅是一组产量数据,更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随着高接换种等关键技术的普及,湖南千万亩油茶林将从"生态屏障"变身"致富引擎",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责编:张岚
一审:朱倩萱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