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16:09:07
周玉意 李大升 肖扬琳
10月17日,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在“中国茯苓之乡”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开幕。大会以“‘茯’聚靖州 标准引‘苓’”为主题,聚焦标准化与法治化双轮驱动,为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开幕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作主旨演讲。
标准筑基
从中国标准到世界语言
大会开幕式上,《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T46506—2025)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将于2026年2月实施。该标准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牵头,联合23家单位历时3年研制,系统规范菌种生产14个关键环节,覆盖场地选择、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等全流程,标志着我国茯苓菌种生产迈入标准化新阶段。
省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李丁指出,标准实施后,菌种质量合格率预计提升30%,将彻底扭转过去“企业自定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
标准化建设更助力靖州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团队主导的《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使“靖州茯苓”获得国际认可,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ISO/TC249/SCI主席桑珍表示,依托怀化中医药ISO标准推广中心,未来将推动“湘药认证体系”建设,为茯苓等产品赋予国际通行身份证。
法治护航
构建全产业链质量保障体系
在法治化层面,靖州已形成“标准制定—质量监管—产业协同”的闭环体系。2024年建成湖南省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参数达588项,实现从菌种到成品的全链条可追溯。
同时,通过“三权分置”改革,为林下种植基地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2024年林下茯苓种植产值突破15亿元。
法治化还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协同创新。靖州拥有茯苓相关专利23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5项,建成全国首个茯苓菌种供应和技术推广中心。会上,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为“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专家实验室”授牌,标志着产学研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产业跃升
从百亿产值到全球品牌
在标准化与法治化双轮驱动下,靖州茯苓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1.5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全县超30%人口从事茯苓相关产业,吸引了修正药业、补天药业等71家中医药企业扎根,开发药品、食品、化妆品等320余种产品。
与会嘉宾参观靖州全国茯苓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
2024年“靖州茯苓”品牌价值达313.86亿元,入选中国消费名品,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欧美、非洲市场。
靖州县委书记黄忆钢表示,将建设“茯苓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示范基地”,打造全国首个标准化、法治化示范园区。
“立标仅是起点,行标方见真章。”桑珍在主旨演讲中呼吁,以ISO标准为纽带,构建覆盖种植、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标准集群,推动“湘九味”品牌走向世界。
随着《中医药—茯苓》ISO标准全球推广,靖州茯苓产业正书写着从“资源依赖”到“标准引领”的时代新篇,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靖州方案”。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