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纸黑字”变“真金白银” 渌口法院有妙招

    2025-10-18 16:00:40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彭钰琰

“爸爸!”近日,4岁的朵朵(化名)扑进父亲怀里,手中紧握新玩具,脸上绽放灿烂笑容。这一温馨画面,源自一起曾陷入僵局的探视权执行案。在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因父母离异而一度阻隔的亲情,终于重新联结。

这正是渌口法院执行工作的生动缩影。执行,作为司法裁判的“临门一脚”,是兑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执行法官们步履不停,既以雷霆之势捍卫司法权威,又以春风化雨传递司法温度,交出了一份兼具力度与温度的“执行答卷”。

执行和解现场。

温情执行

小案件折射民生大爱

执行工作并非总是剑拔弩张。面对涉及家庭伦理、未成年人权益的“小案”,渌口法院展现出司法特有的温情。

今年7月,一起棘手的探视权执行案摆上执行法官案头。舒某某与唐某某离婚后,因积怨较深,父亲探望女儿朵朵的权利屡屡受阻。面对困局,执行团队并未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找到了更温暖的突破口。

“我们要做的不是惩戒,而是治愈。”执行法官道出办案初衷。他们巧妙借助村委会干部力量,从女方的“熟人圈”入手,反复沟通,唤醒家人对亲情的重视。为避免当面冲突,还建立“探视专属微信群”,线上线下同步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认可的《探视行为规范》。

探视当天,执行干警化身“临时家长”,耐心引导孩子消除生疏感。当那声清脆的“爸爸”响起,当孩子扑进父亲怀抱,这场以爱为名的执行圆满落幕。

这样的温情执行在渌口法院已成常态。近年来,该院持续加大对农民工工资、交通事故赔偿、赡养费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通过建立专门台账,实行繁简分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但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当事人,积极争取司法救助,传递司法人文关怀。去年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5万元。

硬核护企

法治赋能发展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渌口法院始终将服务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执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清障护航。

“法官,太感谢了,这笔钱真是我们的救命钱!”今年4月,某建筑器材设备租赁部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渌口法院执行局。这背后是一起大标的额的涉企案件。

民事判决生效后,被告某建设公司未依约履行还款义务,原告某建筑器材设备租赁部遂向法院申请立案执行900万余元欠款。案件执行过程一波三折:被执行人某建设公司在全国各地法院均有被执行案件,银行账户均被冻结。在发出预处罚通知书后,公司虽自动履行20万元,但以经济困难为由拖延后续执行。

面对困局,执行法官没有放弃。他重新梳理财产线索,对被执行人公司名下1000多个银行账户进行拉网式排查。经过几轮细致摸排,终于发现有几个银行账户因冻结到期而解冻。他立即采取扣划措施,将剩余款项一次性全部执行到位。

除个案攻坚外,该院更注重机制创新:出台执行信访接待规定,设立“执行局长接待日”;坚持“立审执”一体化,将执行端口前移;通过举办涉金融企业案件执行座谈会,凝聚合力优化执行工作模式,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去年,渌口法院执结涉企案件303件,为辖区企业盘活资金4046.58万元。

刚柔并济

执行路上的智慧担当

执行工作既需要雷霆万钧的力度,也离不开春风化雨的温度。

“感谢法官对我的理解与包容……”此前,被执行人徐某向执行法官发送了这条暖心的短信。徐某因一起交通事故需承担4000余元诉讼费,因经济压力未履行,账户被冻结。了解到徐某并非恶意逃避,且早前已积极赔偿并获谅解,执行团队经合议,决定暂时解除其部分账户冻结,助其外出务工。两个月后,徐某主动缴清了全部费用。

这种“放水养鱼”的智慧在涉企案件中同样见效。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企业价值30多万元的毛砂。当企业联系到买家欲变卖财产偿债时,执行法官创新采用由被执行人提供推土机作为担保、申请执行人保管的方案,既确保了债权实现,又盘活了企业资产。

然而,温情不等于纵容。对于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老赖”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