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援故事|迟到5年的12万元赔偿款到位了

    2025-10-18 15:42:45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何伽

“整整5年,跑遍了法院的各个角落,要是没有律师们,我真不知道这条维权路该怎么走下去……”

2025年春,智力残疾三级的赵某委托朋友,将一面写满感激的锦旗送到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锦旗上的字迹虽不张扬,却承载着一位身处困境的残疾劳动者在法律援助护航下,跨越5年艰难险阻、终获工伤赔偿的滚烫心声。

凌晨下班车祸突至,维权5年未果

2020年1月26日凌晨,赵某刚结束小区保安的夜班工作,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踏上回家路。途经一个路口时,一辆小客车失控撞上赵某,致他身受重伤。交警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最终认定小客车司机负全责。

事故发生后,赵某所在公司不仅拒绝为其申请工伤认定,更在其艰难完成自行认定后,开启了长达5年的拖延赔偿。面对白纸黑字的工伤认定结果,公司申请撤销,人社部门审核后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为了讨回公道,赵某只能硬着头皮提起行政诉讼。历经一审、二审胜诉后,人社部门重新认定了工伤。

没想到,公司却再次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复议失败后又接连提起一审、二审、再审。每一次程序推进,都耗费着赵某的时间与精力。直至赵某申请劳动仲裁获得支持,公司仍不罢休,再次起诉,案件又经历了两级法院的审理。

身心俱疲陷绝境,律师组团助维权

5年间,公司尝试了法律程序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耗光了赵某的积蓄与精力,更让他在身体的伤痛之外,多了身心俱疲的煎熬。因为是三级智力残疾,赵某日常仅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受伤后腿部植入的钢板,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一直未能取出,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剧痛。

就在赵某走投无路时,他拄着拐杖在朋友的陪同下走进了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看着他手中厚厚的材料,中心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先后指派湖南天恒健律师事务所李萍、熊盛君律师,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任丁办理此案。

“绝不能让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孤立无援。”这是承办律师共同的信念。从针对《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行政诉讼,到后续索要工伤保险待遇的民事诉讼,每一个环节,律师们都全力以赴。

为了梳理案件脉络,律师们一次次翻阅卷宗,逐字逐句分析证据;为了找到关键突破口,他们多次走访事故现场,联系证人核实情况;庭审时,面对公司的辩解与拖延,律师们据理力争,用扎实的证据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维护赵某的合法权益。

此案历经行政诉讼一审、二审,行政诉讼再审,劳动仲裁,民事诉讼一审、二审等多重程序,律师们始终没有放弃。

今年3月2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公司上诉,维持原判,判令公司支付赵某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鉴定费、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

然而,公司依旧不愿履行义务。眼看赔偿款迟迟不到位,赵某再次焦虑起来。任丁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继续提供法律援助,法院随后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公司终于履行了付款义务。

“要是没有他们,我可能到现在都拿不到这笔钱,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拿到这笔期盼了5年的赔偿款,激动的赵某红了眼眶。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