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旅游乡村”总数世界第一 中国为何备受青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8 06:20:10

10月17日下午,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安吉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贵州黄岗村、四川基卡依村、江苏东罗村、浙江荻港村4个乡村入选,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江南水乡到西南山寨,我国已有19个“最佳旅游乡村”,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些乡村何以脱颖而出,被评为“最佳”?中国乡村旅游呈现出怎样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如何走得更好?一起来看。

“最佳旅游乡村”评选的核心点是什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可持续是一个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游客的权利和本地村民发展权利的统筹,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发展的统筹,这些构成了评选的核心点。特别是对于环境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在相应的评选体系中都得到了特别的强调。

在这届评选当中,我非常关注的就是它强调农村居民是否能够从中获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也值得借鉴的理念。

四个获奖乡村不可替代的要素是什么?

戴斌:我觉得是代表了中国,代表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生态文明的中国。比如桑基鱼塘的问题,作为突出的点提出来,意味着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我特别注意到,刚才村民在村委会看转播时,有一个文化研学基地,也就是说他们在强调自然的同时,也会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以第二个他们共同的特征就代表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中国乡村。

第三,我觉得它们也代表了一个人民幸福、民生向好的中国。我刚才听到两位村代表说,有的村民收入翻了三倍,还有人说村民收入从八千多块能涨到三万多块,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可能联合国旅游组织也不会把这个奖项给我们。

最后,我觉得它代表了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丽乡村。一个好的乡村是让当地居民有感,更能够让外来游客有感的地方。

获奖乡村可持续发展要避免哪些“坑”?

戴斌:我觉得有三个坑是需要避的,

  • 第一就是过度商业化。游客来得多了,就把所有村子、所有资产、房屋都拿来为接待游客用,把本地居民原来的生活破坏掉,人们本来是要进来体验乡村生活的,结果就体现了一个集市、一个商业区。
  • 第二,过度关注游客的短期性的需求,没有想到旅游发展需要长期的需求做支撑的。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不可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今天跟你说我需要这个,明天说我需要那个,最后把自己迷失了,这个是要避免的。
  • 还有一个就是资本的收益不能够遮蔽农民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的,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会引入外来的资本、技术、人才,但一定别忘了,这块土地是属于世居于此的村民的,如果他们不能从中得到高质量就业,得到长期发展,终有一天我们的乡村旅游会终止。

我国其他开展旅游经营的乡村应该向获奖乡村学什么?

戴斌:我觉得看的是景,但是景观之上是生活。如果只是看传统的乡村风景,那全国6万多个乡村,都可以去看景,但是哪些景观之上的生活是美好的,是有品质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6万多个乡村是不是都适合发展旅游?还要看自己的特色和当地目标市场的需求能不能契合起来。有时候我觉得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不必要一窝蜂把6万个乡村都变成旅游乡村,这个不现实。

我有一个博士生做过舟山群岛两个乡村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旅游来发展和通过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各有特色,所以我觉得,“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可能是一个选择。

新闻多一点>>

自然文化各具特色 这4个“最佳旅游乡村”讲述怎样的中国故事?

北京时间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中国新增入选的4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分别是:

  • 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孕育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浙江荻港村
  • 嘉绒东女文化重要发源地,将川西高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四川基卡依村
  • 坐落于水上森林与千垛菜花景区之间,身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核心区域的江苏东罗村
  • 侗族古老“稻鱼鸭”生物工程农耕文化保留地,至今保存和延续着上千年的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的贵州黄岗村

这4个乡村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与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共同呈现了中国乡村旅游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它们以具象化的成功案例,为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供了示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江南鱼桑 侗歌秘境 藏寨风情与垛田水乡

此次入选的4个乡村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与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共同呈现了中国乡村旅游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

在自然地貌上,覆盖西南山区、高原峡谷与江南水乡。在文化传承上,水乡农耕文明,桑基鱼塘生态智慧及侗族藏族的多彩民俗诠释了中华文化的交融共生。在发展范式上,有非遗带动乡村振兴,有传统文化的现代业态转型,也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荻港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长三角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其可持续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生态“零污染”,通过建立桑基鱼塘全村共保机制,不仅造福村民,也构建了桑鱼共生的特色景观。这些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印证,也是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

基卡依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有海拔1700~5000米的高原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在旅游开发中创造性开展沉浸式演艺和传统工艺体验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东罗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处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范围内,人、水、垛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旅游要素与当地生产生活互为依托,主客共享、居游同乐。

黄岗村位于黔湘桂交界处,800余年历史的侗族吊脚楼群保存完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传承有序,传统智慧在当代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乡村旅游彰显国际魅力

此次入选乡村不仅为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供了示范,也以具象化的成功案例,展现了当代中国的蓬勃生机,走出一条以乡村讲述中国故事、进行文明互鉴的立体化路径。

“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由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自2021年项目发起以来,其评选标准注重乡村旅游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也强调乡村在旅游发展中充分利用其当地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尤其是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一些创新性举措。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孙业红:2025年的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有两个特点:

  • 更加重视乡村中独特资源和乡村所呈现产品的契合度。这就是说,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尤其是传统资源来开发旅游产品。
  • 更加强调乡村中的遗产保护,更加强调乡村中的土地,农业生产,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重要作用。

目前,“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评选已举办五届,中国连续五年入选,入选乡村皆为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迈向国际化的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入境旅游、提振旅游消费、推动我国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欧阳伶亚

一审:欧阳伶亚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