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个胎儿写真就能知道男女,谁在提供方便?

  央视网   2025-10-17 20:18:53

“来拍四维宝宝照片

店里会送粉蓝相框

盲盒已开

看得很准……”

“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

最后的相框是蓝色的

懂的”

......

当下

许多准爸妈选择“胎儿摄影”机构

为肚子里的孩子拍B超照片留念

有机构会送出“粉蓝”礼物

暗示胎儿性别

这类机构是否合规?

“胎儿摄影”行为又是否合法?

图片
违法透露胎儿性别
摄影店被处罚

2024年11月,上海宝山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收到了某孕婴摄影店使用B超机为孕妇拍摄婴儿动态影像,并赠送礼物或言语暗示胎儿性别的线索。

图片

“宝宝不配合,当天拍了好几次”“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最后的相框是蓝色的,懂的。”“结束之后会给你相应颜色的相框。”“除非看粉蓝,否则没啥必要去拍,太累了。”在某网站上,该孕婴摄影店的评论充斥着大量关于男女、粉蓝相框的讨论。

公益检察官还发现,有评论表示做B超时工作人员有用力晃肚子等粗暴行为。

图片

检察官找到了一名消费者,她表示通过某社交APP加入了孕妇群,获悉该孕婴摄影店能为17周至34周孕妇提供拍摄婴儿照片的服务。她曾于2024年8月前往该店拍摄,店主用一台类似医院B超机的仪器为其拍摄宝宝动态影像,并暗示“宝宝很可爱,可以买粉色的衣服”。

经过一系列调查,检察官发现,该孕婴摄影店开展“胎儿摄影”并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经营活动持续3年,根据《关于严禁非法使用超声诊断仪开展“胎儿摄影”活动的通知》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或介绍、组织孕妇实施“两非”。该店明显违反规定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与此同时,该店使用B超机的行为也可能涉嫌违法。《关于严禁非法使用超声诊断仪开展“胎儿摄影”活动的通知》规定,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超声诊断仪属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适用范围为医疗机构临床诊断。非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超声诊断仪。该店并非医疗机构,使用的超声诊断仪来源不明、质量不明,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是否有资质、操作是否规范同样不明,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图片

2025年4月3日,检察官召集相关行政机关开展磋商。会上,相关行政机关表示,根据检察机关前期调查情况,对于该店存在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行为,以及店内使用超声诊断仪的具体情况,将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该孕婴摄影店开展联合执法。

2025年4月9日,在相关行政机关对该店开展联合执法时,调查到该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违法情况属实,相关行政机关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而后,该店注销工商登记,在相关行政机关的监督下,销毁了其非法使用的超声诊断仪。

近日,检察官依法对该店开展“回头看”,发现该孕婴摄影店已停业。

图片

违法鉴定胎儿性别所用的仪器

哪儿来的?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打着“四维摄影”、“五维写真”的摄影机构为数不少,而这些机构均不涉及与医学相关的经营资质。

根据相关规定,没有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机构或个人,原则上很难直接购买到这些设备。那么,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胎儿摄影”机构的超声诊断设备究竟从何而来呢?

记者在闲置交易平台上输入“五维彩超机”、“超声诊断仪”等关键词后,发现有相关商品的售卖信息。随即,记者以想要从事胎儿摄影行业为由,联系上了一名卖家李南(化名),称想购买机器开办孕婴摄影机构用于胎儿性别鉴定。

李南介绍,他手中的这台超声诊断设备此前也是用于“胎儿写真”。“这机器卖你13.5万元,成像效果很好,可以满足辨别胎儿‘重点部位’的需求。”

一家“胎儿摄影机构”正在使用设备。图源:潮新闻

在沟通过程中,李南并未要求记者提供任何购买“第二类医疗器械”须提供的相关资质,并表示该产品享有厂家的质保服务。当记者提出,只想购买新机器而非二手设备时,李南又称自己认识该品牌在东北的经销商,可以帮忙对接。

记者与经销商沟通时表示,想开一家“胎儿摄影”机构,但不具备相关购买设备的资质。该经销商称,等确定购买的设备型号后,他可以找一家公司“走”一下,直接给他现金即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涉及胎儿性别鉴定的设备销售和使用应受到严格监管,销售人员在明知购买者没有相应资质的情况下,仍然愿意提供帮助,通过有资质的公司代买并交付设备,这一行为涉嫌违法销售。”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销售人员明知购买者可能将设备用于非法用途,但未采取任何阻止行为,也构成知情不报,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图片

违法的口子不能开!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是为了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一些年轻夫妇在为下一代诞生做准备时,也可能存在性别偏好。如果这些性别偏好在现代医学技术加持下,转化为选择子女性别的行动,就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人口性别比,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这些提供性别鉴定服务的摄影机构,虽然并非专业医疗机构,但这个口子一开,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冲击可想而知。

对违规的胎儿摄影机构,有关部门需要深入调查,对提供违法服务的经营者予以制裁。除此之外,要从根源上堵住违法性别鉴定的口子,还要顺藤摸瓜,查一查这些商家取得用于性别鉴定的超声诊断设备的途径。

根据报道中记者的体验,部分医疗器械厂商并未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的管制规定,导致用于性别鉴定的设备在市场上随意流通。

对于此类违法鉴定胎儿性别、违规销售医疗器械的现象,需要多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其中,卫健部门负责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医疗器械销售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和个人。对于摄影机构提供的非法性别鉴定服务,有关部门也应畅通举报途径,不放过一个违法线索。

对于胎儿性别鉴定问题,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还流传着部分医务人员向被检查孕妇“暗示”胎儿性别的情况。对此,还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透露胎儿性别,尤其要对非法牟利的不良医务人员予以严厉惩处。

从长远看,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性别偏见和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一定会从主流社会消失。当前,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行为,也是为了引导社会树立性别平等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男女平等,仍有充分的现实意义。

责编:成俊峰

一审:姚茜琼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