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15:50:35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易美霞)“真没想到,这起拖了15年的执行案还能有结果,太感谢法院,感谢谭法官了!”近日,某银行工作人员在岳阳楼区人民法院拿到36万余元执行款时,紧紧握住执行干警的手,再三表达感激之情。这起跨越15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顺利执结,源于岳阳楼区人民法院近期开展的案件“回头看”专项行动。
2009年,申请执行人某银行与被执行人汪某因金融借款合同产生纠纷,经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生效判决,判令汪某向银行偿还借款本息共计36万余元。然而,判决生效后,汪某拒不履行法定义务,银行无奈之下,向岳阳楼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首次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虽全力开展工作,多方调查汪某的财产线索与下落,但受限于当时执行手段相对单一,且汪某刻意隐匿行踪、规避执行,最终未能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不得不依法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执行干警始终将该案记挂在心,定期梳理线索,等待执结时机。
今年9月1日,事情迎来转机——申请执行人某银行向法院提供了汪某的最新财产线索。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启动财产查控程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核查,发现汪某名下有银行存款可供执行。为避免财产转移,执行干警立即驱车赶往相关银行网点,成功对该笔存款进行冻结并扣划至法院执行账户。不料,款项扣划后,汪某突然提出执行异议,声称被扣划的银行存款实际归案外人所有,试图以此阻挠执行。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岳阳楼区人民法院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组织召开执行异议听证会,对异议理由及相关证据进行细致审查。经审理查明,汪某提出的异议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最终依法裁定驳回其异议请求。
异议被驳回后,执行法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多次主动联系汪某,耐心开展释法说理工作。执行法官从法律规定、失信后果、刑事责任等多个角度,向汪某明确指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若继续逃避执行,法院将依法采取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法律的威严与法官的耐心劝导下,汪某终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与后果,主动表示愿意履行全部义务。最终,汪某将剩余款项足额缴纳至法院,该案历经15年波折后,成功执结完毕,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近年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持续推进“涉民生、涉金融”集中专项执行行动,岳阳楼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狠抓落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每一起执行案件都当作 “民心案”来办,不断创新执行手段、优化执行流程,着力提升执行质效。对于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老赖”,法院坚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严厉打击,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力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组稿:曾雨田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杜巧巧
三审:杨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