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7 13:10:0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7日讯(记者 戴鹏 通讯员 张海兵 杨能广 孙咏梅)金秋十月,稻浪飘香。眼下,新邵县18.3万亩晚稻迎来丰收季,其中示范田测产亩均达580公斤,再创新高,当地农户尽享丰收喜悦。
在新邵县同心村,连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将稻秆压弯,秋风掠过,阵阵稻香沁人心脾。田间,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清选等工序有条不紊、一气呵成。收割后的田地中,稻茬排列整齐,秸秆被粉碎还田,而刚收获的稻谷如同金色瀑布,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出。农户们紧随收割机身后,熟练地装袋、捆扎、搬运,脸上满是丰收的幸福笑容。
“今年合作社种了500亩晚稻,品种优质,长势旺盛。我们采用大棚育秧技术,机插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星期,收割也早了10来天。初步测产显示,晚稻(湿谷)平均亩产在1500斤。”种植户艾利铭笑着向记者介绍。
在农户忙着收割的同时,测产工作人员也来到艾利铭的晚稻田开展测产工作。他们严格按照流程,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依次进行丈量、划块、收割、脱粒、称重等操作,经过一系列严谨测算,最终得出该示范田亩产580公斤的结果。
“从目前测产情况和田间水稻长势来看,今年全镇晚稻生长状况普遍优于去年。在部分高产示范片区,亩均增产能达到20公斤以上。” 坪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涓表示。
这份丰收的成果,不仅得益于今年风调雨顺的好天气,更离不开当地持续推进的农业科技服务。据了解,今年以来,新邵县积极推广大棚集中育秧技术,使晚稻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有效规避了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对水稻收成的影响。同时,当地还精心筛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程指导农户做好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 “一喷多促” 等关键技术的落实,为晚稻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责编:戴鹏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