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猕猴桃产业:协同创新引领湘西绿色发展新范式

    2025-10-17 09:38:44

新湖南客户端讯(文/胡晴 通讯员/赖灯妮)在乡村振兴与科技兴农的双重驱动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所联合多方力量,在湘西州凤凰县、永顺县构建起猕猴桃产业安全防控科技示范体系,通过技术集成、人才联动与品牌打造,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可复制的“科技样板”。

近日,农科院成果转化部组织园艺所、植保所专家及院计划财务部、纪检监察室人员赴湘西凤凰县进行实地考察,项目主持人赖灯妮对该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应用、形成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行汇报。

技术协同构建安全防控网络,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升级

自2020年起,这套融合部级风险平台技术的防控体系在湘西规模化推广,200亩核心示范基地如科技灯塔,辐射带动2.6万亩种植区,实现“米良一号”、“红阳”等多品种技术覆盖。2021年,凤凰核心示范基地猕猴桃以96.18分斩获省级优质果品鉴评会冠军;2023年,凤凰猕猴桃跻身“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连续两年摘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十大红心猕猴桃品牌”称号,区域品牌价值借科技之力持续攀升。

其核心技术“风险预警+智能快检+农残防控”三位一体体系尤为亮眼。“3D打印便携硬件+手机智能成像+云端智能”快检技术,让氯吡脲检测在田间地头即可完成,从农田到舌尖的安全防线愈发牢固。

人才联动与产学研融合,激活全产业链发展动能

突破传统一对一帮扶模式,项目组组建覆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链条的专家团队,每季度以“专家驻村+田间课堂”形式送技下乡。借鉴四川苍溪县氯吡脲喷施经验,成功将人工成本压缩40%,培养本土技术骨干20余名,累计培训村民2000余人次,形成“精准诊断+跨域借智+团队式服务”的科技帮扶范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在产学研协同层面,三级联动机制(部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催生出全链增值新模式。湖南优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省级龙头企业,依托湘西猕猴桃高值化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通过CMA检测报告“零氯吡脲”认证标签及HACCP认证等组合拳,使品牌溢价达25%-40%,果农人均增收3000元,实现“绿色防控-检测认证-品牌溢价”的闭环发展。

科普与应用双轮驱动,专家评审认证科技成效

“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如一体两翼”,该团队创作的《打膨大剂的猕猴桃可以吃吗》科普视频,以通俗方式破除公众认知误区,助力县乡村三级协同网络覆盖凤凰县1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考察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清晰、创新性强、应用效果显著,创新突破猕猴桃氯吡脲风险预警、快检、降解三大技术,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为猕猴桃产业绿色升级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撑。

专家组实地考察后高度评价:项目创新突破氯吡脲风险预警、快检、降解三大技术,田间快检技术“支持低成本高通量部署”,院企合作打造的认证产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从200亩试验田到2.6万亩产业带,从单一品种技术到全产业链赋能,湘西猕猴桃产业的蜕变,正是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随着检测装置升级与推广范围扩大,这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示范模式,正为更多特色农产品筑牢安全底线,甜蜜着百姓餐桌,也夯实着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