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 2025-10-16 19:56:23
在上海北部,一座未来的超级交通枢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10月16日,随着中铁上海工程局“建功宝山站 争当新标杆”党建主题活动暨“五保一树 攻坚决胜”劳动竞赛在施工现场正式启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上的重要节点——高铁上海宝山站建设全面吹响冲锋号。
作为沪渝蓉高铁的始发站和沪通铁路的重要枢纽,上海宝山站设计日均铁路旅客到发量14.8万人次。这座集多项“全国之最”于一身的工程,计划于2027年建成投用。届时,不仅将改写上海北部的交通格局,更将作为强劲引擎,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联动注入新动力。
啃下项目“硬骨头”,于“软土地”上筑起“超级枢纽”
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宝山站Ⅲ标段施工现场,中铁上海工程局的建设者们正奋力推进工程进展。他们所面对的,是整个宝山站工程中一块复杂的“硬骨头”。
据了解,上海宝山站为大型高铁枢纽,规模仅次于上海虹桥站、上海东站、上海站,采用叠场形式进行设计——高架层为沪渝蓉高铁场(4台8线),地下层为沪通铁路场(4台10线)。基于“站城融合”理念,上海宝山站还通过“高铁+地铁站+城+产+商+居”一体化设计,将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深度结合。其中,宝山站Ⅲ标段不仅包含核心的站房工程,还涉及深基坑、地下工程、轨道、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等多专业交叉作业,协同要求极高。
“我们项目基坑深度在15.52米至19.62米之间,远超常规车站。”中铁上海工程局宝山站Ⅲ标项目二分部总工程师吴志文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更具挑战的是,我们身处典型的上海软土地层,土质松软含水高,这使得深基坑作业的风险与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对安全管控和施工组织是极大的考验”。
面对紧张的工期和敏感复杂的周边环境,中铁工程局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力破解施工难题。据上海宝山站站房Ⅲ标项目一分部总工程师陈胜介绍,宝山站检测均采用全自动化监测,包含地面监测、水平监测等,尽可能避免人为干扰因素。
落子“上海北大门”,激活长三角“同城化效应”
一座高铁站,改变一座城,辐射一个区域。上海宝山站的意义,早已超越交通本身,成为撬动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支点。
从地理位置看,上海宝山站位于“上海北大门”——宝山杨行,是上海连接江北、辐射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它作为沪渝蓉高铁的始发站,将使上海与江苏南通、泰州、扬州等沿江城市群的联系空前紧密。根据规划,通车后,从宝山大吴淞地区至南通仅需39分钟,较目前缩短近一个小时;至规划中的上海东站也仅需21分钟。“半小时经济圈”的加速成型,将极大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自由高效流动,真正释放“同城化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宝山站从规划之初就贯彻了“站城融合”的先进理念。它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集商业、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南承中心辐射、北向跨江联动、东接浦东引领区、西连长江经济带的“超级枢纽”,为上海北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提升注入强大动能。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也在此交汇。作为上海轨道交通19号线的北部终点站,宝山站将实现高铁与地铁的无缝衔接。这条被誉为“换乘王”的19号线,已正式开工,它将纵贯闵行、徐汇、浦东、虹口、宝山五大行政区,激活上海南北向的发展轴线。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东方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