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1:59:04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通讯员 李媚 黄文芳
“请扫描这个二维码,核验我们的执法信息。”近日,在花垣县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通过“扫码入企”新机制开展检查。企业负责人只需扫描“行政检查码”,即可实时验证执法人员身份、检查事项和流程。
这是花垣县落实上级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要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从源头扎紧规范检查“篱笆”
规范涉企执法,关键在把好检查入口。今年3月,花垣县以省级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为依托,率先完成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清理确认——经依法审核并报县政府审定,55个法定行政检查主体名单正式公示,同步确定377项涉企检查事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1家重点单位同步公示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实现检查事项“清单化、透明化”。
此外,花垣县将“减少重复检查、规范检查程序”的政策要求转化为“扫码入企”刚性制度:所有法定检查主体执法人员发起的涉企检查,必须通过APP端生成检查码。企业只需“一键扫码”,即可实时查看检查任务、执法人员等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则通过平台公示检查计划,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目前,全县“扫码入企”执行率已达100%。
“过去最怕突击检查,现在扫码就能清楚检查内容,心里踏实多了。”当地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坦言。
能力建设与监督闭环“双轮驱动”
阳光执法绝非一“码”了之。花垣县在执法能力建设和监督机制上还有“硬功夫”。
以训提质锻造“专业军”。规范执法,能力先行。花垣县将执法培训作为基础工程,围绕“扫码入企”流程、裁量基准适用等核心内容,开展多轮专题培训,覆盖执法人员超百人次。培训紧扣“检查前备案生成二维码、检查中亮码接受监督、检查后结果平台公示”等实操场景,让一线执法人员既懂政策要求又会平台操作。
“现在检查前先想程序是否合规,扫码流程是否到位,已成了我们的工作习惯。”一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表示。
以评促优把好“质量关”。程序规范与案件质量是阳光执法的“一体两面”。今年,花垣县启动2025年度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由律师、行政复议专家、执法监督骨干组成的评查组,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重点领域抽取100余宗案卷开展“全面体检”,重点核查程序合法性、证据充分性、裁量准确性等核心指标。
评查结束后,县司法局及时梳理汇总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形成“一案一表”评查反馈清单,“点对点”通报至各相关执法部门,明确指出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其深刻剖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整改事事有着落。
阳光执法成发展新引擎
在制度规范基础上,花垣县鼓励执法部门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典型实践转化应用。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首违不罚”制度,累计惠及多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县交通运输局率先在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开展“扫码入企”检查试点。两项实践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被“法治新湘西·规范涉企检查湘西实践”专栏专题报道,形成“基础规范+创新示范”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扫码入企”的刚性约束、执法能力的持续提升、案卷评查的质量倒逼,构成花垣县落实上级部署的系统性工程。这套“组合拳”与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推行、“执法与利益”链条切断等举措深度融合,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今年上半年,全县重点执法部门罚没收入同比下降72.9%;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累计减免金额达87万余元;经营主体满意度提升至98.5%。
目前,花垣县“重复检查少了,程序更透明了,企业负担轻了”成为普遍共识,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记者手记
一枚“二维码”的治理智慧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在花垣县,一枚“检查二维码”正成为涉企执法的“数字通行证”。执法人员入企前亮码,企业扫码即可查看检查任务、执法人员等信息,监管部门同步公示检查计划,从源头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这种创新,让执法从“随意查”变为“依规查”,企业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监督”。
阳光执法绝非一“码”了之。花垣县以执法能力建设和监督机制为支撑,开展专题培训,启动案卷集中评查。这场变革重塑了政企关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首违不罚”清单,交通运输局开展“标准化检查试点”,体现“执法即服务”理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罚没收入同比下降72.9%,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至98.5%。
一枚“二维码”,照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未来。花垣实践启示我们:规范执法不是发展的枷锁,而是市场的“定心丸”。
责编:刘双昀
一审:刘双昀
二审:刘欢乐
三审:杨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