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纵深行 | 郴州破产审判 激活千亿集群

    2025-10-16 11:56:37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何伦波 杨利平

在新时代司法护航经济发展征程中,破产审判成为一把“金钥匙”,不仅解开企业困局,更打开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

郴州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破产审判工作的部署,将司法服务精准嵌入地方发展大局,为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有色金属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现代装备产业为核心——注入强劲法治动能。2024年以来,六大主导产业均实现近两位数增长,产业总量突破6000亿元,交出了一份司法护航产业升级的“郴州答卷”。

破茧重生

有色金属产业焕发新生机

郴州素有“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称,2000多年的采矿史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底蕴。2024年,郴州规模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值同比净增34.9%,这亮眼成绩背后,是人民法院对困境企业的“精准救治”和“司法赋能”。

金贵银业(现湖南白银)的破产重整是典型案例。作为“中国白银第一股”,金贵银业曾因经营危机濒临退市。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郴州中院主动介入,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并购+易主”引入优质资源。

2025年2月21日,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雨田带队回访湖南白银公司,了解金贵银业(后改名为湖南白银)破产重整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当时企业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该案承办人回忆道,“但我们看到了这家老牌企业的核心价值和重整可能。”在法院精准指导下,2021年该企业完成重整,迅速复工复产,当年5月便实现产能达标。如今,在国资委注资支持下,企业更名为“湖南白银”,实现“华丽转身”。

湖南白银目前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今年2月21日,郴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雨田带队到企业回访时,公司负责人欣喜地介绍:“2024年,我公司生产白银761.08吨,同比增长28.35%;生产合质金2683.28公斤,同比增长35.52%;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61.76%;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205.65%。”

企业重生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活力。其旗下子公司表现同样亮眼:宝山矿业保持18年持续盈利,智慧矿山建设成效显著;尚进供应链公司开拓进出口业务,营收从零突破至7亿元;白银城入围郴州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金贵银业破产重整案不仅获评‘中国地方AMC最佳案例奖’,更是全省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机制首个典型案例,”该案承办人、郴州中院民二庭副庭长杨利平自豪地说,“我们为有色金属产业资源整合、效益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郴州经验’。”

循环赋能

现代装备产业加速崛起

稀贵金属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资源短缺与环保压力并存的当下,其回收利用成为现代装备产业的重要支撑。郴州法院通过破产重整,为多家困境企业打通了“重生通道”。

丰越环保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曾超12亿元,因母公司危机陷入资金困境,979名员工面临失业。2021年8月,资兴市法院创新采用“同步推进资产调查与投资人招募”模式,引入本熙实业作为投资人,制定“2.6亿元偿债+5亿至10亿元运营”方案。2023年5月,重整计划高票通过并提前一年执行完毕。

重整后的丰越环保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营收32.75亿元,净利润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134.64%。企业承接了876名员工(保留639人),员工月平均工资从4410元提升至6257元,涨幅42%。纳税额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缴税1315万元,较2023年下半年增长4.7倍。

投资方因认可当地营商环境,决定额外拿地200亩投资“钯铂铑”冶炼项目,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同样“涅槃重生”的还有华信稀贵。负债高达28亿元的华信稀贵曾获“中国驰名商标”,却因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2020年3月,郴州中院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

郴州中院回访华信稀贵公司,图为案件承办法官向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审判长曹文杰直言:“如果重整失败,这家拥有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交割资质的企业将不复存在。”法院遂指导管理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维护企业各项资质,提升重整价值。通过“市场化竞争+债权人选择”机制,最终选定投资人,提出“3.16亿元现金清偿+分批支付”方案,实现职工债权、税款债权100%清偿,普通债权也获得较高清偿比例。

“为了挽救企业,也让债权人获得更多清偿,我们依法审慎批准了该方案。”合议庭成员何双高介绍。投资方接管后投入4.4亿元进行升级改造,2023年9月企业全面复工。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产值95.6亿元,缴税4746万元,解决就业1046人。目前企业正建设10万吨锌冶炼生产线,预计2027年投产后年产值超100亿元,再增600个岗位。

从负债28亿元到年产值破50亿元,华信稀贵重整案成为全国破产审判的“郴州样本”。

锂动未来

锂电新能源产业蹄疾步稳

锂被誉为孵化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石。郴州抢抓“锂十条”政策机遇,全力构建“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全产业链。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锂电新能源集群规模企业超190家,累计产值突破700亿元。

在这一产业发展浪潮中,由郴州中院指导,临武县人民法院办理的郴州市城泰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预重整转破产重整案,为郴州锂电产业注入了关键资源。

临武县人民法院在郴州中院的指导下,通过认真研判案件情况,推出预重整+重整方案、线上+线下同步召开债权人会议等方式,仅用104天成功实现矿业公司破产重整,助力企业脱困重生,护航锂电产业发展。

城泰矿业拥有临武县鸡脚山矿区探矿权(该矿区为当地三大含锂花岗岩云母矿区域之一),却因长期无营收陷入“僵尸化”,无力偿还对外债务,也无力继续经营。2023年9月22日,债权人刘某向临武县法院申请预重整。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临武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小平表示,“我们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生死问题,更关系到整个郴州锂电产业的发展布局。”2023年11月7日,临时管理人在全国破产重整信息网上发布了城泰矿业预重整投资人招募公告。湖南大中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大中矿业全资子公司)报名成为意向投资人,但提出需通过重整化解企业债务。

为助力锂电产业发展,郴州两级法院迅速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成立专项协调工作组,创新采用“债权人+债务人共同推荐管理人”模式。这一创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仅104天便完成从重整立案到批准计划的全流程,帮助企业获得1亿元重整投资款,实现债权100%清偿,出资人获得2500万元权益分配。

重整后的城泰矿业迅速成为郴州锂电产业的“资源引擎”。重整投资人湖南大中赫矿业接管城泰矿业后,立即对鸡脚山矿区资源进行了深入勘探。勘探结果令人振奋:截至2024年8月底,鸡脚山矿区探明锂矿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矿物量131.35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324.43万吨,相当于13个大型锂矿床规模。

2025年7月8日,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宣布,在郴州临武县鸡脚山探获4.9亿吨超大型锂矿,这是目前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备案资源储量最大的锂矿,填补了湖南大型锂矿资源空白,有效缓解我国锂资源进口依赖度。

该案被省高院评为“2023年优化法治化环境八大典型事例”。城泰矿业目前成为锂电产业“资源引擎”,投资方计划分期投入10亿元建设大型碳酸锂工厂,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就业600个,年创效益超30亿元,贡献税费超3亿元,为郴州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郴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雨田表示,郴州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金钥匙”作用,破解危困企业发展难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为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未来,将继续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为“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更坚实的司法力量。

责编:刘双昀

一审:刘双昀

二审:刘欢乐

三审:杨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