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法结”更化“心结”——一场府院联动的“护苗”行动

  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5-10-16 10:56:40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肖佳兰)父母对簿公堂,无辜的孩子却成为最深的受害者。在郴州市嘉禾县,一对夫妻的离婚拉锯战中,两名年幼的孩子曾一度辍学在家,生活陷入困境。然而,一场由法院发起的“护苗”行动,通过高效的府院联动,成功为他们驱散阴霾,铺平了重返校园的道路。

罗某与雷某于2015年结婚,后因感情矛盾日益加深,婚姻走向终点。自2023年4月双方分居后,两名孩子随母亲雷某生活。

当案件于2024年11月再次诉至嘉禾县人民法院时,承办法官看到了揪心的一幕:孩子们已辍学多时,与母亲蜗居在出租屋内,靠点外卖和亲友接济度日,雷某自身精神状况也令人担忧。家庭的裂痕,正深深地刻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上。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承办法官意识到,单纯的一纸判决无法解决孩子面临的现实困境。法院迅速将情况作为重大事项,专题报告至县政法委。

一石激起千层浪。县委政法委快速响应,立即牵头组织卫健、教育、民政、妇联及乡镇、社区等多部门召开专题调度会。一场围绕两名孩子的救助保障联合行动迅速展开:教育局率先承诺,为孩子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他们随时能重返校园;民政局主动对接社会救助政策,为困境家庭兜底;卫健局安排专业力量,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妇联持续跟进,给予母子长期的关怀与帮助;乡镇村委则负责核实情况,协助日常沟通与帮扶。

府院联动,让司法的“独角戏”变成了社会治理的“大合唱”,一张紧密的民生保障网为孩子悄然织就。

后顾之忧得以解决,案件审理也顺利推进。法官向双方当事人明确,社会各方已为孩子搭建好保障桥梁,作为父母更应承担责任。经调解,罗某自愿支付抚养费。

2025年9月,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孩子由罗某抚养,雷某每月支付抚养费。案结事了,但关怀未止。法院继续扮演“联动枢纽”角色,持续与教育局沟通跟进入学事宜。2025年10月,孩子已顺利入学,笑容重现校园。

本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它成功跳出了就案办案的局限,通过法院牵头、政法委统筹、多部门响应的模式,实现了从单一裁决到多元共治的深刻转变。

这不仅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体现了司法温情与行政效率的完美结合,为处理类似家事纠纷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样板。

组稿:刘建军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刘欢乐

三审:杨湛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