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可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5 21:42:1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2024年7月27日,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将郴州资兴市州门司镇烟坪村顷刻间化为一片汪洋。家园倾覆,良田被毁,道路中断……昔日安宁的村庄,只剩下洪水的咆哮与无声的疮痍。湖南省商务厅闻汛而动,坚持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将“灾区所盼、人民所需、商务所能”作为行动指南,迅速扛起对口支援的政治担当。
废墟之上,党旗最先竖起。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第一时间率领工作队前往灾区。随之而来的,是清晰有力的“三解三事”作战图:解万家之急,打通生命通道,誓保“路、电、信、水”四通;解千户之难,还家园以清净与安宁,实现“环境、房屋、街道、卫生”四清,确保群众“保障、住房、收入”三有;解长远之困,重建道路桥梁,修复水利农田,为子孙后代夯实根基。
对口支援以来,省商务厅先后协助疏散转移群众652人次,清除淤泥23万立方、恢复畅通河道公路40余公里、清理房屋135栋、拆除危房74栋、装修改造3幢26套住房作为灾后重建过渡性家庭安置点、修复重建12安全饮水点和烟坪农贸市场、全面恢复灾毁耕地859亩,修复完成5个护坡、5座桥梁、3条道路……这一组组数字,化作汗水与行动,让满目疮痍的土地,重新萌发出希望的绿芽。
“让我来!”“跟我上!”——这是在烟坪村灾后重建一线,听到最多、也最铿锵有力的声音。
工作队负责人刘凯,是那个最先吹响“集结号”的人。他组织起的四级党员先锋突击队,如同一把尖刀,插在灾情最严重、任务最艰巨的地方。风雨中,他们是不眠不休的“守夜人”;泥泞里,他们是力挽狂澜的“排头兵”。正是这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共产党员,用肩膀扛起了“四通四清三有”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危难关头豁得出”的赤诚。
“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年近三十年党龄的工作队干部杨辉,提前结束休假,逆行而至。面对摇摇欲坠的危房、汹涌的河道和百废待兴的惨状,他始终站在最前沿,用经验与胆识,带领干部群众疏浚河道、抢修道路、清理危房,恢复灾毁耕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老党员的铮铮誓言。
在烟坪村重建的战场上,年轻的骨干们,同样用行动定义了新时代的担当。
军转干部邱恋,尚未报到便主动请缨。他把部队里淬炼出的专业本领,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安置点、饮水工程的建设中。无数个日夜,他与图纸和数据为伴,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重建工程树立了效益与质量的标杆。
“家里困难可以放一放,但灾区的乡亲等不了!”干部吴建波,安顿好无人照看的孩子,拖着抱恙的身体,毅然奔赴烟坪。面对灾后的混乱,他没有一刻迟疑,立即与乡亲们一同跳进泥水,装沙袋、堵管涌、固堤坝。那一道道用责任筑起的“生命堤”,守护的不仅是道路与村庄,更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的信心。
旗帜无声,却能凝聚磅礴力量;标杆无言,亦可指引前行方向。在党员骨干的感召下,广大村民从“看着干”变为“一起干”,纷纷拿起工具,复垦农田,修缮房屋,播下来年的种子,也播下对生活全新的希望。
待到山花烂漫时,一个更加靓丽、更加坚韧的烟坪,必将屹立在希望的田野上。
责编:彭可心
一审:彭可心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