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10-15 20:38:1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到处都是湖南人!在这里居然碰到的都是老乡……”10月14日,“坐着高铁看中国·湘约深惠湾”主题采访活动在广东省惠州市启动,活动深入惠州、深圳沿线地区,发掘高铁建设后给当地湖南人带来的变化。
在广东惠州,街上随处可见湖南餐馆和湖南人。截至目前,广东省惠州市有约100万湖南籍常住人口,根据惠州市人民政府统计,2024年末全市人口达到611万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湖南人的身影。

(惠州北站。通讯员 供图)
随着高铁线路开通,让惠州进一步便利了“返乡探亲+本地旅游”的叠加需求,相关探亲流带动的旅游消费已成为重要增长点。
惠州发展的100万湖南人中衡阳人占1/5
10月14日13时23分,从长沙南站始发的G8441次列车抵达终点的站惠州北站。历经4个小时的旅途,在惠州下车的旅客依旧满满当当。G8441次列车在湖南省内仅停靠衡阳和郴州,一路上,记者从车厢内能听到不少操着衡阳口音的旅客。抵达惠州后,他们又自动切换到当地方言进行工作交流,来自湖南衡东的旅客吴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惠州打拼将近15年了,这里基本上就是我的故乡,远离广深繁忙的快节奏,在惠州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安稳。”吴先生告诉记者,在2010年的时候,从学校毕业的他选择跟随亲戚一起在惠州打拼,谁曾想这一拼,后半辈子的生活都在惠州找到了归属。
“衡山土菜、湘粤大排档、衡阳饭店湘菜馆……”10月14日,记者走进惠州城区,不知道的以为来到了湖南衡阳。大街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湖南身影,从菜馆到小吃,惠州俨然是湖南人乃至衡阳人的第二故乡。
惠州市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凤也是湖南衡阳人,扎根惠州的她,正不断将惠州与家乡衡阳的旅游资源进行融合交流。“惠州6个人中就有1个湖南人,惠州街头经常能遇到湖南口音的同乡和大大小小的湘菜馆,这就是很好的写照,我们办公室就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衡阳人。”陈凤笑着告诉记者,偶尔在办公室和同事用衡阳话聊天很有亲切感。
“以前回湖南,要么在惠州火车站坐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要么转车到到深圳北或广州南坐高铁,从时间上来说都没有在惠州北坐直达高铁方便。”说起以前,陈凤对往返两地的交通很有感触。“从去年开始,开通了惠州北到湖南的直达高铁,很多在惠州的湖南人选择从这里坐高铁回家。”
陈凤告诉记者,目前在惠州发展的湖南人有100万左右,他们在惠州各行各业打拼。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惠州深受衡阳人喜爱。在惠州的湖南人中,衡阳人最多,大约有20万人,占比约为1/5。
在与记者闲聊时,广铁集团工作近二十年的衡阳人笑着说道:“在惠州的铁路发展史上,衡阳人也留下了动人的故事,比如现在的惠州站因为当时有众多衡阳人参与建设,就被一些衡阳老乡称之为‘衡阳站’。”
全面缩短前往湖南时间,惠州长沙融入4小时生活圈
2024年1月10日,铁路部门开行湖南直达惠州的高铁列车,据广铁集团客运数据显示,湘惠间高铁每日开行已达6对,最快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57分,较原普速旅客列车快上近6个小时。惠州长沙融入4小时生活圈。
截至目前,湖南至惠州今年已运送旅客60万人次,累计运输旅客超114.6万人次,暑运期间湘惠间高铁列车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这不仅是交通的变革,更是湘粤两地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在列车上,来自长沙岳麓区的张女士一家告诉记者:“早上还在橘子洲头散步,中午就能在巽寮湾吃海鲜,高铁让沿海度假变得说走就走。”
惠州市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凤告诉记者,高铁的开通,激活了临站经济,推动文旅消费场景向外延伸。不仅如此,还进一步便利了“返乡探亲+本地旅游”的叠加需求,相关探亲流带动的旅游消费已成为重要增长点。
此外,惠州城际轨道连通惠州北站,惠州北站也增开了前往湖南地区的直达列车,未来湖南籍游客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惠州市湖南人众多与多重因素有关
湖南与广东山水相连,惠州地处珠三角东翼,与湖南衡阳、郴州等地直线距离仅数百公里。这种天然的地理邻近性,使得湖南成为惠州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根据广铁集团最新排图,新增的长沙南至惠州北高铁G8441次列车,全程仅需4小时7分钟,二等座票价458元,进一步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
此前,据惠州市湖南商会统计,每逢节假日,惠州北站往返湖南的高铁票常常“一票难求”,这种高效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湖南人往返家乡,也为两地的经贸、旅游和人才流动提供了坚实支撑。“相比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惠州生活成本低的情况下,想去一趟广深也不远。”在惠州市工作的岳阳人李先生说。
记者梳理发现,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24年GDP达6136.39亿元,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大亚湾建设高峰期,曾吸引数万名湖南籍技术工人参与,部分人在项目结束后选择留在惠州创业或就业。
李先生表示,惠州房价仅为深圳的三分之一,而薪资水平普遍在5000元至8000元。对他而言,这也形成了对湖南劳动力的强大吸引力。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两湖填两广”等大规模人口迁徙活动,使湘粤两地形成了深厚的人文渊源。改革开放初期,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的建设中,大批湖南籍工人南下参与工程,其中不少人在惠州定居,成为早期“新惠州人”的代表。这种迁徙传统通过家族、乡邻的口口相传得以延续,形成了“一人在惠,全家跟进”的链式迁移效应。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惠州与湖南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更加频繁,这一现象或将持续深化,成为两地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责编:许利文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