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向“新”看郴州⑤丨桂东融媒创新之路:“媒体+政务”深度协同,助推文旅品牌持续破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5 17:11:52

在主流媒体向全媒体、智慧化、服务型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舆论主阵地,既是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连接群众、服务地方发展的神经末梢。桂东县融媒体中心紧扣改革核心要义,以机制破局、技术赋能、生态共建、人才筑基为路径,坚持小活动大宣传,以全媒联动、多维破圈的传播策略,助推中国氧都·旅居桂东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破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舆论动能。

机制重构:以一体化统筹激活传播的全域效能

主流媒体系统性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媒体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惯性,构建上下贯通、前后联动的协同机制。桂东县融媒体中心立足县域文旅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发展布局,将传播思维前置为策划思维,以一体化统筹重塑活动宣传全流程,全程策划、全媒联动成为生产传播的新常态让每一场县域小活动都成为品牌传播的大载体。

前置协同策划,变被动报道主动共创。摒弃等活动、写新闻的传统模式,建立媒体+政务深度协同机制活动筹备阶段即主动对接主办方,结合文旅资源特色、受众需求偏好与全网传播规律,参与活动方案优化设计瞄准大屏小屏协同发力、线上线下全面联动、内宣外宣同频共振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如“村厨大赛中,针对各乡镇食材禀赋与文旅定位定制主题口号,增设游客体验环节;为桥头乡策划3期客家美食预热短视频,将蒸笼糍粑等特色美食转化为话题热点,吸引2名群众参与。

全流程闭环调度,变分散输出全域共振。围绕前期预热事中报道后续跟踪三个关键节点,建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工作体系提前制定采访拍摄方案,明确分工与作品矩阵;编审人员下沉活动现场,实现鲜活素材即时加工、优质内容同步分发;活动后持续挖掘背后故事,形成活动落幕、传播不止的长尾效应,推动电视新闻、短视频、H5、海报等全媒体产品百花齐放,让县域活动的传播力穿透地域边界。

技术赋能:以智能重构重塑内容生产的价值链条

主流媒体系统性革的技术内核,并非简单用技术,而是以智能工具重构策、采、编、发全链条,实现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的双重突破。桂东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推进“AI+”战略为新闻舆论工作赋能,破解县域媒体人手少、任务重、创意局限的痛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内容质量的升级与传播价值的放大。

全环节智能渗透,打破传统生产壁垒。针对村厨大赛、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报道任务,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变革,强化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在选题策划、内容生成等环节的全链应用,实现从创意策划成品输出的全流程赋能提升作品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构建内容+技术双驱动的内容生产新范式,彻底改变县域媒体慢、重、单的生产困境短视频《5000元征金句!桂东村厨大赛等你来封神》借 DeepSeek生成创意文案,《避暑康养・相约湖南|诗人天团打卡桂东 开启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主会场诗路密码》以豆包、即梦生成诗意视觉素材,再经剪映优化配音呈现;其余49期主题短视频均通过AI打磨文案与标题,让氧都风光”“乡村美食等内容更贴合全网传播语境,实现小投入撬动大传播,让县域文旅故事触达更广泛受众。

生态共建:以全域协同构建品牌传播的立体网络

主流媒体系统性革的关键命题,在于打破媒体边界,构建内外联动、多元参与的传播生态。针对此前官媒、政务媒体、自媒体各自发声的分散格局,桂东融媒通过内聚合力、外拓渠道,打造覆盖县域、链接省市、辐射全国的传播矩阵,让中国氧都·旅居桂东品牌实现从区域知名全国认知的跨越。

组建县域媒体联盟,夯实内宣同心圆推动成立桂东网络联盟,力促县内所有媒体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内容共创、资源共享:重大活动主题宣传中,与自媒体共享素材库、共研策划方案、合作开展直播推动内容互转,形成单点发力、全域覆盖的传播效应,激活县域传播的毛细血管,确保一体同声

链接多级优质资源,拓宽外宣辐射圈。主动对接省市宣传部门,深度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湘鄂赣城市广播电视联盟、郴州市新媒体协会等平台,构建上下贯通、跨区域协同的外宣网络。年以来,茶王争霸赛、村厨大赛、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8.8健身日、桂东康养旅居推介暨旅游房地产交易会等活动,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数十家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全网流量突破1亿不仅实现流量破圈,更通过权威媒体背书强化品牌公信力,让中国氧都·旅居桂东形象深入人心。

人才筑基:以专业培育夯实融媒改革的长远根基

主流媒体系统性革的长远支撑,在于建设一支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桂东县融媒体中心坚持队伍结构优化专业能力重塑双管齐下助推融媒改革提质增效

优化队伍结构,注入年轻化、专业化新动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全力做好增量文章,近年累计引进22名优秀从业人员,推动团队平均年龄从48.6岁降至40.8岁,本科生占比从15%提升至56.3%通过新鲜血液带来新思维、新技术,使专业人员结构、数量、素质更趋合理为融媒实践注入源头活水。

创新培育模式,打造融媒夜校专业品牌。摒弃泛泛培训,聚焦采编人员在策划、采写、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痛点”“盲点,邀请新华社、光明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中央及省级媒体专家驻点授课,将前沿理论桂东实践深度结合,实现培训即实战。截至目前12期培训覆盖300余人次,推动团队从会写稿懂策划、善技术、能传播的全媒体人才转型。

以成果检验价值,实现人才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人才培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内容质量与服务能力上:中心记者参与创作的《停!湖南80台风力发电机为候鸟让路》荣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彰显了优质人才优质内容优质传播质服务的正向循环,为县域融媒改革的持续深化筑牢根基。

责编:梁可庭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