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4 22:24:47
(刊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15日3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星城长沙,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内,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冰糖橙之乡麻阳苗族自治县,柑橘园里硕果盈枝,苗乡村民们脸上盛满丰收的喜悦;
张家界的奇峰秀水间,来自东北的朝鲜族群众与当地各族群众比邻而居,亲如一家……
近年来,湖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实施“三湘石榴红”工程为抓手,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扎实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幅壮美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思想铸魂、文化润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距离再远也阻挡不了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步伐。”9月下旬,湖南省第十一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现场,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木克代斯·马合木提讲述湖南跨越3300公里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市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自2014年首届比赛启动以来,这项面向全省大中小学各族学子的比赛,已经成为湖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品牌活动。
近年来,湖南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三湘石榴红”固本工程,不断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持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文化支撑。
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各级干部培训基本任务,举办专题研讨班,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强化学校宣传教育。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指导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课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强化社会宣传教育。依托现有各类文博场馆、历史文化景点景区等,嵌入式打造了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长沙)等一批平台载体,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体化、实效化。
一体化发展,奏响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协奏曲
金秋十月,走进麻阳苗族自治县隆家堡乡步云坪村,千余亩柑橘园金果摇曳、暗香浮动。
2023年,步云坪村入选湖南省第三批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当地因地制宜开展柑橘种植,大力发展文旅产业,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41.6万元,古朴苗村焕发出全新活力。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三湘石榴红”振兴工程,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湖南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意见》《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等政策性文件,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加快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农林牧品牌和民族特色村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开展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和美村寨建设、民贸民品产业提升、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等。目前,全省累计扶持打造了100个省级以上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和10个高质量发展民族示范乡。
技术赋能,经济腾飞。2024年7月,“三湘石榴红•同心促发展”行动之“红色通道行”系列活动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启动,上百万网友在线围观。湖南积极探索助力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径,创新开展“三湘石榴红•同心促发展”行动,通过构建“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联网+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互嵌共融,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我来张家界20多年了,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有一群善良、热情的邻居,各族群众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非常幸福。”今年52岁的张绿,是最早一批从东北来到张家界的朝鲜族人。从导游到旅行社负责人再到餐厅老板,张绿不仅在事业上大获成功,而且结识了许多当地朋友。
张绿留下并融入张家界的故事,正是湖南推动各民族流动融居、互嵌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三湘石榴红”融合工程,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坚持以点带面、全域创建,不断提升创建工作质效,全省累计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90个。2024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湖南11个集体和12名个人受到表彰。
城市是各民族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湖南将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破解阻碍交往交流交融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省设立193个民族工作服务站,及时解决来湘各族群众“融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打造一批“红石榴”社区,加强互嵌式社会机构和社会环境建设。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简称“三项计划”)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湖南以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为依托,通过打造平台载体、丰富推进形式,每年策划实施一批“三项计划”项目,推动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湖南101所学校与西藏山南市、新疆吐鲁番市81所学校结对,组织开展“春雨工程”“融情夏(冬)令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交流活动。
石榴花开耀三湘。湖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做优做实“三湘石榴红”工程,在三湘大地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编:杨佳俊
一审:王为薇
二审:唐婷
三审:蒙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