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7:47:33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周春平 冷佳万)近年来,永州市新田县坚持法治新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开展法治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以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文明,取得显著成绩,各乡镇(街道)涌现出一大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建设硕果满乡间。中山街道中山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山街道中山社区、中山街道潭田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龙泉街道石甑源村被命名为“永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乘东风谋篇布局
新田县紧紧抓住中央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为遵循,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强化领导促联动。县委高度重视,将法治建设作为治县理政的策略,作为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着眼全县发展大局进行谋篇布局。县委把法治建设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列入法治建设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列为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内容、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考核和村“两委”考核目标内容。13个乡镇(街道)党(工)委按照县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抓实法治建设,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53个村(居)党组织对标对表,对照全国、省市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指标和要求,具体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在形成了县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居)党支部加强领导,联动抓的工作局面。
强化规划促创建。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办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强化规划促创建。县里下发了《关于示范建设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方案》,对全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的路线图。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示范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方案》,对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具体安排,开展示范引导,推动各村建设。各行政村(居委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社情民意制定各村(居)《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工作任务、组织实施等进行明确、细化。各级制定《方案》规范创建,促进民主法治示范建设的有序开展。
强化责任促落实。压紧压实法治建设村级主体责任,督导53个示范建设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作业组长深入农户,宣传“民主法治示范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听取群众心声、征求群众建议、了解群众诉求、解开群众之间疙瘩、化解群众矛盾。近年,53个示范建设村(社区)共走访农(居)户3万余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000多条,调处邻里纠纷306起,解决村之间权属争执问题27个。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各示范建设村(社区)的村(居)民积极参与,形成睦好乡邻、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
扬风帆破浪前行
新田县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着力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先建、法治宣传教育先行和民主协商议事先试,破浪前行。
法治文化阵地先建。克服财政困难,共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先后建设成了综合性的孝文化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一条街”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采取财政补助、联村后盾单位支持、村集体投入等方式,建成了村级法治小广场19个、法治小公园13个、法治文化长廊63个、法治院坝5个、法治小景区13个等共113个行政村(居)的法治文化阵地。230个村均达到村级法治文化阵地“五个有”标准,既有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室、法律服务点、人民调解室。
法治宣传教育先行。聚焦元旦及春节送法下乡、农村法治暨民法典宣传月、青少年法治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专项活动,聚焦农村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聚焦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山林权属纠纷、婚姻家庭、老人赡养和儿童抚养、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案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防性侵、预防电信诈骗等法治知识。“湘遇非遗·法治同行”“利剑护蕾”“大学生普法”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册,制作发放《民法典200问》《农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若干规定》等法治宣传资料25万余册,出宣传栏900余期,组织村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260余堂次;乡村中小学校上法治课达500余场次;开展“送法进乡村(社区)”活动20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
民主协商议事先试。健全自治组织,引导53个创建村(社区)选出村民代表,成立村民议(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并注重发挥作用,实现了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红白喜事等村民日常事务有人管事,规范管理。完善自治机制,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和议事协商制度,230个村(社区)都修订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创建村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村民参与村(社区)重大事项协商33745人次。增强自治能力。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群防群治力量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讲座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自治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我治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
结硕果引领新篇章
新田县近年来坚持法治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引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乡村法治建设新篇章。
为民服务有新措。各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落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举措,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得到群众的好评。如骥村镇乌下村组织有技术、有经验的党员成立志愿服务技术队解决村民种养上的技术问题,把乌下“桃花源”建成为全县市民的打卡胜地,促进了全村产业发展。中山街道中山社区积极推行“无假日社区”建设,完善“1+N”组团式服务,解答咨询3069人次,解决问题1031件次,开展法治宣传606次,2024年,该社区通过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城乡网格化)信息系统上报事件3260,办结率99.67%。
矛盾化解出新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在每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和1名驻村辅警构建“1+1+N”调解网络,加强诉源治理,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近年调解矛盾纠纷493起,无一例民转刑案件。
乡风文明展新貌。各村动员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样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加强文明建设。如龙泉街道石甑源村碑刻“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示范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提升了村民文明意识。中山街道中山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2018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100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县以文明创建、平安创建、“三无”创建等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示范引领、文化熏陶、观念转变,潜移默化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目前,在53个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村(社区)的引领带动下,法治乡村建设正在新田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村级组织和村(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组稿:杨友林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齐果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