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10-13 18:15:4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乐梧亭)清晨的湖南怀化洪江,巫水河被薄雾笼罩,水面如镜。10月13日7时许,划水声打破了河面的平静,68岁的田爱国正带着他的弟子们脚踏一根根竹竿,轻盈地滑行在水上。
6年前与独竹漂结缘的老人,不仅借此减重15公斤,更将这项独特技艺,变成与40余名弟子共同的水上表演。
(田爱国在练习独竹漂。受访者供图)
62岁结缘“水上漂”,健身减重更有活力
2019年8月,田爱国从贵阳返乡的路上,在黔北第一次目睹了独竹漂这项民间绝技。时而行进如风,时而稳稳立定,表演者手中长竿轻点水面,身影倒映在碧波之中,勾勒出一幅“水上轻功”的奇妙画卷。
“当时就看傻了,人怎么能站在一根竹子上不沉呢?”好奇之下,田爱国上前询问,得知入门条件很简单:会游泳,交一百元学费。
入门的过程却远比想象艰难。“刚开始练习时摔得很惨,身上没干过。”田爱国回忆初学时的窘态,“旁边看热闹的年轻人还打趣,‘你看那个大叔,又摔了’。”
站上光滑的竹竿已属不易,还要保持平衡、发力前行,他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勉强能在竹竿上站稳。表演者看似轻盈,实则蕴含巧力。练习时需赤脚站立于水面漂浮的竹竿上,通过脚底感知并控制竹竿的滚动与平衡,同时手持细长竹竿,划水提供前进动力并辅助平衡。
3年苦练,田爱国从“站不稳”到“水上飞”,体重也从80公斤降至65公斤,“这对我们老年人是顶好的运动,减肥、强身,还开心。”
教学风格大胆,带徒40余人“水上起舞”
“独竹漂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段活着的红色记忆。”田爱国介绍,赤水河畔流传的红军划竹竿渡河的故事赋予了独竹漂独特的意义,“如今,独竹漂已发展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竞技项目,使用玻璃钢竿进行竞速比赛。”
2022年回到湖南怀化,田爱国在巫水河边继续练习。如古风大侠般“漂”在水上的身影,很快吸引了当地冬泳协会成员们的注意。“他们觉得好玩,都想学。”就这样,田爱国添置竹竿,无心插柳般开始教学。3年来,跟他学习独竹漂的弟子已超过40人。
田爱国的教学风格十分大胆,“贵州水流湍急,规定限制多,这里水流平稳,我鼓励徒弟们大胆尝试撑竿跳、跑竿这些难度较高的动作。”弟子们进步神速,不少都能完成水上倒立、转体180度等高难度动作,并受邀在怀化高椅古村和四川德阳等地进行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水上风景。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