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 2025-10-12 20:40:32

10月的北京,秋意渐浓,燕园内外却涌动着炽热的创新浪潮。10月12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创业政策宣介会暨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政策推介、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同步展开,湖南跨越千里,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北京高校学子递出了来湘创业的诚意橄榄枝。
项目与需求同频,对接氛围火热
主会场内,“七个一”政策宣传视频率先拉开活动序幕。屏幕上,创业基金支持、孵化基地保障、免费工位供给、投融资对接服务等政策逐一呈现,每一项都精准命中大学生创业“缺资金、缺场地、缺资源”的痛点。
“项目立项到资金到账不到两个月”“核心地段办公场地可享三年免费”——当这些“实在福利”出现时,台下学子纷纷举起手机拍下关键信息,并不时与身旁同伴低声交流,眼中满是惊讶与期待。
随后的项目路演环节,4个优质项目轮番登场,用高度契合湖南需求的前沿科技和期盼扎根湖湘的诚意牢牢抓住项目评审视线。昆山水木元鲲科技的罗屹东博士带着“高性能介电材料”项目登台,话语里满是对故乡的牵挂,他说:“我们的技术能赋能电池安全健康管理,湖南是新能源产业重地,作为湖南人,我特别想把技术带回家乡,目前正对接湖南业务,盼着明年初有新进展。”
深圳市云博睿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企业AI智能引擎构建”项目以其清晰的落地路径及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引来台下不少企业的关注。“虽然项目尚未正式落地湖南,但作为湖南女婿,我对这片土地有天然的亲近感。”团队负责人陈广博说,“这里不仅涌现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制造业标杆,近年来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的发展也令人瞩目。未来若时机成熟,我们非常希望能将AI智能引擎带入湖南,服务更多本土制造与零售企业。”
主会场外,邱德拔体育馆一侧的投融资对接会同样火热。展示区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创业项目展板前,学子们驻足咨询,不时追问技术细节与落地可能。洽谈区中,大河资本、启迪之星等17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正耐心为创业者解读政策、对接资源。
现场,北京大学学子刘林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申请条件。“之前总觉得创业门槛高,但湖南的免费工位、基金支持等让我看到了希望。”他说,“无论是产业优势还是生活质量,湖南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次来是想先进行了解,未来说不定能把自己在学校研究的课题转化为切实可落地的项目。”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8家孵化基地带来1460余个免费工位,吸引北京17所高校135个创业项目、260余名学子参与,希望真正帮助实现“落地即办公”。
政策与故事回响 实效彰显诚意
“湖南的政策从不是纸面上的口号,而是帮我们把‘创业梦’拽进现实的手。”创业代表、北京大学在读硕士生曹天兴的分享引得一阵共鸣。他是长沙光翼泽兴科技的创始人,团队专注于VCSEL激光器研发,创业初期曾因“学生团队缺市场经验”被多家投资方质疑,启动资金告急时,几乎想过放弃。
“转机来自从朋友那儿偶然得知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曹天兴回忆,递交材料时,工作人员没有简单收下材料就结束,而是耐心帮团队梳理内容、指出疏漏,手把手教他们完善申报材料。5月20日,他去长沙参加投资决策会,晚上9点多飞机才落地,相关部门的同志却一直守在机场等他。“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暖,像回到家一样。”他说,最终,公司顺利入驻长沙,如今已签下多份意向订单。
同样被湖南政策温暖的,还有清华大学王兴伟团队。他是株洲清启智检科技的创始人,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气态信息监测设备,能实现ppb级检测精度,却曾卡在“落地难”的瓶颈上。今年5月,团队随学校亮相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双创活动周,向湖南领导汇报项目后,事情迎来了转机。
“从立项到资金到账,全程不到两个月。”王兴伟感慨,更让他感动的是湖南工作人员的贴心:湖南省的领导会记挂团队每个人的生活,帮着解读人才引进政策、解决住宿难题;组织例会,深入了解产品迭代情况,主动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投资经理还会主动分享行业前沿资料与优质企业资源。“在湖南创业,不用在等待中耗费精力,每一份支持都很及时、很实在。”
这份“实在”的支持,有扎实数据为证:截至目前,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已征集项目2931个,投资项目195个,累计投入10330万元。团省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未来还将探索建立大学生来湘创新创业常态化机制,打通5个项目推荐渠道,在重点省市设立联络站,“让合作不止于一场盛会,让更多学子能带着项目、背着双肩包,来湖南实现创业理想”。
秋风吹过燕园,活动虽近尾声,但“来湖南创业”的种子,已在不少北京学子心中悄悄扎根。这场跨越千里的“湘创之约”,正用政策的力度与温度,让更多人相信:湖南,是一片能让创业梦想开花结果的热土。
责编:李莉芹
一审:李莉芹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中人社传媒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