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书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2 07:51:21

知行书屋一角。张觅摄

□张觅

爱书的人自然喜欢书屋。这几年,我常漫步在湖畔,只要是见到与书相关的,我就会进去。初秋的一个周末上午,我和友人来到洞庭南路,在开着深红色三角梅的青灰色老巷子里,邂逅了一家很有故事的书屋——知行书屋。

好友知道这家书屋。她是记者,她所在的报社曾经报道了这个书屋,题为《10万册旧书的“时空旅行”》。2023年,67岁的上海“小朱书店”店主朱凤涛将收藏的10万册旧书无偿赠予岳阳。岳阳6名志愿者在洞庭湖边租下一栋旧楼放置这些书籍,免费向公众开放,取名为“知行书屋”。报道里写着:“这是一场文化的接力,也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书屋的负责人白老师也珍惜这个报道,将之装在镜框里,放在入口处,读者一看,就能充分了解书店的前生今世。

书屋租的是一栋三层老式红砖居民楼,有一个小小的院子。书屋主要在二楼,除了主体之外,还有书画间、音乐间等七八间房子,以及做读书活动的会议厅。我走进音乐间,里面放着老式钢琴,墙角还有吉他,还有一个摞着满满书的书架。会议厅里摆着读书活动的宣传板,有一个宣传板上的讲座,正是关于朱凤涛老先生从上海赶到岳阳的书籍交流分享会:“好久不见,我远嫁千里的‘女儿’。”我看时间是去年十月。可惜我不知道这个分享会,要不然我一定要赶来参加。同为爱书人,一定有许多共鸣与共情。

书屋的布置也很复古,充满着年代气息,也放着很多绿色植物,植物气息与书卷气息淡淡氤氲着。一进去,就仿佛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让人莫名地安心。书架上满满的,都是很有年代感的老书,甚至有民国时期的书。书籍以文学为主,既有古籍又有现代小说,还有外国小说。很多都是已经绝版的老书,于沧桑中散发着一种亲切的包容。

有一个摆位,全部都放的20世纪流行的小人书。我拿起一本来看,见翻得很旧了,都有小小的卷角。还有满纸盒典藏版的《红楼梦》连环画,纸盒都微微泛黄。书籍不卖,只可借阅。“十万书海,阅尽人间。”

书屋一角放着木质桌椅,桌椅上还有老式台灯和老式电风扇。可以拿本书,点杯茶水或者咖啡,就能沉浸在书海之中,愉快地消磨一天的时间。墙上写着:“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阳台上也放着桌椅,可以静静看书。

白老师是个健谈的人,我和友人便坐在阳台上吹风喝茶,和老板聊了很久。原来白老师是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虽然是理工科,但是极有人文情怀。租下民居开书屋,其实是公益行为,并不赚钱,甚至每年自己还要补贴不少。幸好他还有个公司,能够支持他和志愿者们一起把书屋开下去。他还计划着在张谷英村再开个书店,书店的书依然主要来自朱老,他家中还有很多藏书。

院子里种植着诸多翠绿清亮的草木,如龟背竹、南天竹等,每一层楼的阳台上也都放着小盆的草木,开着小朵的花儿,譬如月季、蔷薇等。白老师说,三楼还种了紫藤,春天的时候,紫藤葳蕤而下,紫色的小瀑布如梦似幻。友人不禁悠然神往,低声说:“书和植物真是绝配。”我深以为然。

临别时,我又一次看到书屋门口朱老的话:“我把书籍当女儿,她现在嫁到了湖南岳阳,我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她。”我想,我会常来的。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