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希望工程:照亮九万名困境青少年求学路@湖南日报

王晗 张曼妮 邱蓉   湖南日报   2025-10-12 06:17:43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12日04版

长沙希望工程成为连接社会爱心与青少年需求的坚实桥梁——

照亮九万名困境青少年求学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 通讯员 张曼妮 邱蓉

金秋时节,一场以“凝聚公益力量、共话助学未来”为主题的希望工程公益分享交流活动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启幕。

从1995年起步,长沙希望工程三十年来累计募集2.38亿元爱心款物、帮助9万余名困境青少年、建设1347间“希望小屋”、援建或改善468个办学及活动阵地,成为连接社会爱心与青少年需求的坚实桥梁。

守初心

从“捐资助学”到“全方位育人”

1995年,当时的长沙乡村教育薄弱,不少困境学子面临失学,长沙希望工程应势而生。

三十年来,从最初单一的资金支持,逐步拓展为涵盖学业资助、生活帮扶、心理关怀、素质提升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打造出“爱心捐赠零花钱”“湘西助学”“圆梦行动”“希望小屋”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益品牌项目。

“希望小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以前去同学家,总羡慕他们有自己的房间。现在我也能在明亮的台灯下写作业,在柔软的床上睡觉了。”湘江新区莲花镇的唐同学,清晰记得“希望小屋”建成那天的喜悦。作为长沙希望工程专为困难家庭6至14岁儿童打造的公益品牌,“希望小屋”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筹集资金超1900万元,建成1347户“希望小屋”,帮扶1500余名困境青少年,成为湖南特色公益的标杆。

“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长沙希望工程始终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希望小屋”项目通过“益起捐”、企业认领、爱心基金等多元化筹资方式,实现“一户一档”精细化管理,让每一份爱心都精准落地。

聚力量

社会化动员与数字化赋能

希望工程不是“独角戏”,而是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合唱”。三十年来,长沙希望工程坚持组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动员机制,以专业服务和优质项目吸引爱心单位、企业、个人参与,培育了一批长期稳定的公益伙伴。

30年来,长沙希望工程打造“爱心捐赠零花钱”“湘西助学”“圆梦行动”“希望小屋”“希望工程益起捐”等公益品牌项目

长房集团2007年设立“蓝丝带”基金,坚守“每卖出一平方米房子,就为贫困学子捐出一元钱”承诺。18年间,累计援助40多所乡村学校,捐赠物资超400万元,陪伴5000多名孩子追逐梦想。

京师律所律师张治梧通过“一对一”资助项目,与受助学生结下十年“助学情缘”。从承担转学费,到书信往来鼓励,再到驱车上门看望,他的持续关爱,让受助孩子许下“想成为您这样的人”的真挚心愿。

数字化浪潮中,长沙希望工程借力科技赋能,让公益触达更多人。2024年,升级后的“长青筹”3.0公益平台上线,开通热点个案紧急救助渠道,优化网上捐赠步骤,实现“捐赠便捷化、资金专用化”。同时,通过社会化合作升级线上筹资渠道,入驻腾讯、支付宝等公益平台,链接社会公益组织,让“人人可公益、时时可公益”成为现实。

传温暖

“受助者”变“助人者”的接力

长沙希望工程爱心如炬,照亮许多困境青少年的前行路,同时催生众多“受助者变助人者”的温暖传承。

“要是当初没有希望工程的资助,我可能早就放弃学业了。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帮更多人。”新能源工程师刘湘联介绍。多年前,刘湘联因家庭贫困萌生辍学念头,长沙希望工程资助他完成学业。如今,刘湘联成为电力行业的一名工程师,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何平走进校园开展公益宣讲

同样传递爱心的还有何平。父亲中风瘫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弟弟患先天心脏病,家庭困境,何平高考后想放弃读大学,长沙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改变了她的命运。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创办“何平的心灵小屋”栏目,发起“向日葵青少年思想引领计划”,6年间走遍500多所学校开展公益讲座。

共青团长沙市委书记冯页新表示,将以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依托,持续创新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