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清晨的风雨湖畔,有位“磨课人”

陆毅 杨元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1 23:04: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陆毅 全媒体记者杨元崇

10月11日,晨光熹微时,吉首大学药学院教师王迎春的身影已准时出现在风雨湖畔。秋日的薄雾中,她手持教案迎着晨风,正在为当天的课程做着最后的演练,每个专业术语的发音都要反复推敲,每段教学语言的节奏都要精心打磨。这样“湖边磨课”的场景,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王迎春(左二)获第五届湖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5年5月,王迎春主讲的《有机波谱分析》课程荣获第五届湖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这是她在2019年、2021年、2024年三次获得湖南省教学创新大赛或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后取得的新突破。

这堂获奖课程凝聚着王迎春多年的教学创新。

在《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中,王迎春创新采用“四库一体”教学体系,将动画演示、教学视频、谱图案例和配套习题有机结合,并融入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她通过“学习-实践-创新-探究-应用-反思”六个环节的闭环设计,系统提升学生的谱图解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实践平台。在考核方式上,她突破传统模式实行开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实际解谱技能的掌握程度,而非简单记忆。

成功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清晨的风雨湖畔常能看到王迎春练习讲课的身影,她为一个关键词的咬字反复练习,有时甚至大年三十还在调整教学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要不断突破既有的模式。”

2010年,王迎春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教授《有机波谱分析》。尽管有师范专业背景和一年中学教学经验,她仍提前3个月开始准备,反复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在教室、湖边和天台反复试讲。她常说:“教学,是一场需要倾注心力的‘慢工出细活’

作为班主任,王迎春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她带过的3个班级学生都说:“王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以成绩论英雄。”她的微信成为学生的“24小时答疑热线”,特别是为备战考研的师范生解答问题。“这门课是考研内容,所以经常有学生发来题目求解。”面对学生的提问,她从未觉得是负担,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回复。

王迎春主持建设的《有机波谱分析》课程屡创佳绩:通过Flash动画生动诠释复杂波谱原理,拍摄制作30个总时长近400分钟的微视频,建成教学资源丰富的在线课程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47万次。2023年,由她主编的《有机波谱分析》教材出版发行。

王迎春带领2025年新入职教师宣誓

在王迎春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走上了科研道路。学生赵奎成在考研二战成功后,继续攻读博士,最终学成归来,入职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今年,学生钟平富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也回到吉首大学药学院工作。

“当曾经的学生变成今日的同事,这种生生不息的教育传承,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永恒价值。”王迎春微笑着说。

责编:杨元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