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信”的力量 担当“担当”的责任——记一所县域农村普通高中的逆袭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1 21:19:3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光华 贺林新 易伟才 谭勇

在湘东大地上,攸县第二中学如破土春芽般蓬勃生长,在教育领域书写着逆袭传奇。这所地处攸县北大门的学校,被180多棵百年古樟环绕,它们像时间的见证者,根系深扎泥土,枝叶伸向苍穹,见证着一所农村中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蜕变。在这片被绿意环抱的净土上,琅琅书声与鸟鸣风声交织成韵,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相信”与“担当”的教育故事。

始建于1946年的攸县二中,历经七十九载春秋,从一所资源匮乏的农村中学,到202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优质高中”,再到连续九年荣获“株洲市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它走的每一步都沉稳而坚定。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优厚的资源,却有着最朴素的期望和最炽热的梦想。正如校长易吕辉所说:“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我们愿意做那片滋养梦想的土壤。”

信念如种:以坚守照亮梦想之路

相信梦想的冲力。信其有梦:以目标为灯,照前行之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梦想往往是最珍贵的火种。攸县二中的逆袭,正是始于对“相信”二字的执着坚守。

“严字当头,实处发力,练上提分,研中增效”是校长易吕辉为学校发展锚定的方向,更是全体教师心中的灯塔。2025届高三备考伊始,学校就立下“本科过五百”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在外人看来近乎天方夜谭,但二中人却用科学的分析和坚定的信念,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行政团队多次深入年级调研,用详实的数据向师生展示目标的可行性;各备课组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为学子注入信心;班主任们用温情关怀为每个孩子赋能。在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付出必有回报。2025年高考传来捷报:597名考生中,本科上线581人,上线率高达97.3%;特控(一本)上线386人,纯文化一本上线率达64.7%;600分以上考生5人,各项成绩在株洲市名列前茅。对比2021年高考二本一次性上线442人、上线率68.1%的数据,四年间,本科上线率跃升近30个百分点,一本上线人数从131人增长到386人,增长近3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信念开出的最美花朵。

相信教师的合力

信其有师:以协作为桨,渡育人之舟在攸县的教育格局中,二中曾长期面临师资薄弱的困境,甚至被戏称为县城学校骨干教师的“孵化场”。但学校坚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充分发挥教师“勤学好问,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

校长易吕辉始终强调要尊重教师个体价值与团队协作。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对乐于传帮带的老教师,如刘治平、彭初东等,学校在全校大会上公开表彰,赋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对积极进取的年轻教师,如曾湘娜、代恒洋等,学校大胆给予学生展示舞台,让他们在历练中成长;同时大力推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既表彰个人,也激励团队。

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携手研讨、共同进步,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教育铁军。语文教研组组长张爱荣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教学研讨,都是智慧的共享。”学校相信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给予充分的成长空间,激发无限的创造活力,让每位教师都成为点燃学生梦想的星火,最终汇聚成推动学校前行的磅礴动力。

相信学生的潜力

信其有生:以潜力为光,燃青春之焰面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学校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校长易吕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激发学生潜能的每一个实践细节中。

为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年级组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学生将理想可视化,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公开展示,时刻自我激励;将鼓励日常化,通过每周总结、每月表彰进步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把帮助细致化,安排教师课余答疑,及时解决学习难题。

学校坚决摒弃“唯分数论”,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与可能性,给予充分的自主管理空间,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内驱力。高三学生王同学感慨道:“在这里,老师从不因我们基础差而放弃,反而更加用心地发现我们每个人的闪光点。”在教师的悉心关怀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人实现了超乎想象的成长蜕变。

担当如壤:责任浇灌希望之花

教学担当:根基既固,枝叶自繁“起点偏低何所惧,心若在,梦就在。”这句响亮的口号,彰显着二中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担当。面对“起点偏低”的生源实际,学校将夯实基础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

从高一开始,学校就严格落实课前集体备课、课内构建知识框架、课后认真批改考练的教学流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三阶段,实施以考代练策略,每周按照高考科目时量和时段进行周考,严格规范书写与解题格式,最大限度减少考试失误。这套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考试中成绩得以稳步提升。

更为精细的是,学校通过分层建档,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考试档案,分科登记成绩并跟踪分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分配教师进行学习与心理双重指导,充分挖掘潜能;对临界生,帮助查缺补漏,实现突破;对薄弱生,开展励志教育,重塑信心;对艺术生,前期专注专业训练,后期恶补文化课程,并专门开设课余辅导班与文化课补习班。这种精准教学的实践,正是“研中增效”理念的最佳诠释。

管理担当:细润无声,护航成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创新性地提出“适合・活力”新课堂要求。全体教师深度参与课堂建设,通过举办品质课堂开放日活动,打造出一批批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优质课堂。这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校长易吕辉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在管理方面,学校行政团队展现出强烈的担当意识:行政管理前移,行政成员包班、下组,每周开展学习分享;家校紧密协作,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各类家长会,凝聚家校教育合力;通过组织动员大会、月总结分析会等活动,持续激励师生;同时给予学生全方位关怀,开设高三食堂专用窗口,行政人员与教师经常陪学生谈心,及时疏导心理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责任担当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管理智慧。

研究担当:去浮求实,以研促教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学校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始终追求实际效果。从备课、上课到作业、考练,从自习、个辅到成绩分析、试卷讲评,学校深入研究的触角延伸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研究备课与上课,关注教学内容、方法和深度;研究作业与考练,注重针对性、思维性和层次性;研究自习与个辅,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辅导效率;研究成绩分析与试卷讲评,找准问题,总结方法。这一系列扎实的教研实践,使“研中增效”的理念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合力如根:以众智汇聚前行之光

“教育是系统工程,办教育就应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攸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何纲华指出,“提升教育形象、提优教育质量,是每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攸县二中深知凝聚合力的重要性,构建了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

在班级层面,班主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科任教师关系,促进全班均衡发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家校沟通;在年级层面,管委会强化行为习惯养成,促进教师团结协作,注重精神文化引领;在全校层面,行政干部深入一线督查协调,凝聚全校力量;在校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教育局支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杰出校友凌云剑先生累计捐资助学150余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教育的良好局面。这种全方位的合力凝聚,离不开历任校长统筹全局的办学智慧。

攸县历来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当代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创新。攸县县委书记李鹏程每年都与师生共话教育大计,强调要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并提出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危机意识——让师生正视新高考挑战,保持清醒头脑;团队意识——促进合作共赢,摒弃单打独斗;细节意识——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细微之处,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意识——鼓励突破局限,探索发展新路;责任意识——强化全员担当,落实安全责任制。这五种意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古樟不语,见证着一所学校的蜕变;静水长流,涵养着一方教育的沃土。从曾经不被看好的农村中学,到如今声名远扬的优质高中,攸县二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相信相信的力量,担当担当的责任”的深刻内涵。

走在如今的攸县二中校园,古樟依然苍翠,但校园里涌动的已是崭新的教育活力。教室里,学生们眼神坚定,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办公室内,教师们潜心教研,为托举每个梦想而倾注心血;行政楼里,管理团队运筹帷幄,为学校发展描绘更美蓝图。

校长易吕辉表示:“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们用信念点亮心灯,用担当铺就道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呵护。”这或许正是攸县二中实现逆袭的深层密码——在信念中看见可能,在担当中成就未来。二中校园那片百年的古樟林,将继续见证着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教育奇迹,守护着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灵,见证着信念与担当如何在这片热土上,浇灌出最绚烂的教育之花。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