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宸 2025-10-11 16:27: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宸
“我是杨峰,一个造卫星的创业者。”在短视频平台,天仪研究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峰经常以这句话作结。视频中,他用轻松的语气拉近公众和航天科技的距离。
从2016年在星城长沙创办天仪研究院,拓荒国内商业航天并成为领航者,到进军航天自媒体,以企业“老板”身份下场做短视频,杨峰始终行走在创新的最前线。如今,这名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80后”湖南青年,正努力实现“让航天触手可及”的愿景。
10月10日,杨峰向记者分享了在湖南创业打拼的心路历程。
“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5日,我们刚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第21次太空任务。代号TY170的50公斤级科学试验卫星搭乘谷神星一号(遥15)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一句简要介绍的背后,是天仪研究院9年多扎实的技术积累。
据了解,成立9年来,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了包括中国首批商业组网SAR卫星“海丝一号”“巢湖一号”“涪城一号”“神启号01星”及“神启号02星”在内的共计38颗卫星,填补了我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绩有目共睹,回到创业初期,又是另一番光景。十多年前,社会对航天工程的认识还停留在“国家队”层面,民用航天几乎一片空白。
2014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从小就对太空满怀憧憬的杨峰,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2015年起,杨峰开始积极筹备公司。落地在哪,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重要事项。机缘巧合之下,天仪研究院和湖南迎来了“双向奔赴”。
“当年我们从北京出发,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在湖南安家。”杨峰告诉记者,长沙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但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亟待培育壮大等课题。而天仪研究院所代表的航天航空产业,有着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特征,与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定位高度契合。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峰。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考察的众多城市中,长沙高新区第一个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正好我也是湖南人,我们就决定把公司总部定在长沙了。”杨峰说。
2016年1月,天仪研究院正式在长沙成立。当年11月,天仪研究院便成功发射了公司的第一颗卫星,这也是中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主导卫星研发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新模式。它的名字带有鲜明的湖南特色——“潇湘一号”,也承载着天仪研究院和湖南的深厚情感。
然而没过多久,成功的喜悦便被公司的资金困难所冲淡。正当杨峰为团队的未来发愁时,长沙给予了天仪研究院真金白银的支持。
2016年12月1日,长沙高新区对成功发射“潇湘一号”的天仪研究院进行表彰,园区给予天仪研究院人才项目500万元资金支持,现场还颁发了30万元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
“53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杨峰说。
2020年初,天仪研究院开始主攻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的研发,这种卫星不受天气影响,能够在灾害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获取地面图像。
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2020年12月,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实现了从小卫星批量制造工厂向商业SAR遥感卫星数据运营服务商的跨越。2021年印尼西苏拉威西地震发生后,正是“海丝一号”提交了全球第一张卫星图像。
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在轨SAR卫星已获取数万景成像数据,成功应用于城市安全、应急救灾、基础设施监测等重点领域,助力全球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如今,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杨峰表示,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聚人才,天仪研究院在服务湖南“三个高地”建设中均大有可为。天仪研究院也将参与“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北京站专场招聘活动,希望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湖南,脚踏三湘大地,放飞星辰与梦想。
责编:张爔文
一审:张爔文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