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高地看市县丨衡阳:全力打造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湖南工信   2025-10-11 10:40:37

站在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的智能工位前,李师傅扫二维码,屏幕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这位与机器打了30年交道的老师傅,如今成了数字化工厂的“新学徒”。“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他笑着说,眼角挤出几道细纹。这家工厂刚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卓越级智能工厂”,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特变电工衡变公司数字车间。

这是衡阳制造业变革的缩影。在这座被誉为“雁城”的中部城市,一场静悄悄的“智变”正在每个车间角落发生。

顶层设计:构建数字新体系

衡阳的数字化转型,始于一场紧迫的突围。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衡阳曾面临产业转型压力增大、竞争力不足等困境2019年,衡阳开始布局智能制造,6年来持续出台政策文件,从标杆企业培育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

智赋万企推进会现场。

“我们深知,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衡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市委把“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作为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市政府每年定期召开“智赋万企”推进会进行部署安排,编制发布“智赋万企”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以企业数智转型为主攻方向,四大目标任务和十项具体举措为支撑的行动路径。

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要坚实支撑。衡阳以建设“千兆城市”为契机,加速布局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5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二。这些看不见的数字高速公路,正成为企业“上云赋智”的重要基石。

示范引领:树立转型新标杆

在富士康衡阳园区的智能车间,机器人手臂有条不紊地运转,从物料搬运到成品包装全程灯作业大数据屏幕实时监控着生产全流程。这是衡阳打造“熄灯工厂”智能化生产场景的成果。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是衡阳的一大创新。根据《衡阳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实施工作方案》,企业被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四层次,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已培育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32家、基础级智能工厂94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富士康衡阳园区熄灯工厂。

重点项目成为牵引转型的关键抓手。2023-2024年,衡阳指导27家企业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42亿元,全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2025年,全市铺排71户“原地倍增”示范企业(项目),超半数为智改数转项目。

融合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人才和生态的重构。

衡阳探索依托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等本地高校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智能化数字化人才引培和技术研发。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当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瓶颈。

“我们帮助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南华大学电气学院教师曾铁军表示。这种产创融合模式已初见成效:衡阳1个企业案例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个项目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智能制造进车间调研行动。

为营造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氛围,衡阳设立了10.10数字经济日”,常态化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等活动。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开展“智改数转”赋能活动90余场次。

衡阳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之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广泛的借鉴意义。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数字百强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这些荣誉背后,是衡阳制造业内涵的根本变化。

2024年,衡阳因“智赋万企”行动成效明显获得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表扬激励;2025年更是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在衡阳市工信局负责人看来,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通过示范引领,让企业‘看样学样’,逐步改变传统制造思维。”

如今在衡阳,从特变电工的智能工位到富士康衡阳园区的无人车间,从衡阳高新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到松木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发生。

雁城的“智变”故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数字化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车间里每天发生的现实。老师傅们或许不完全理解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时代变了,他们也必须改变。

这种直面改变的勇气,正是衡阳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高地的最深动力。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工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