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1 07:59:54

告别“老师傅”,科力嘉纺织数据驱动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56项专利支撑生产动态“指尖管理”
纺织厂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数万纱锭在自动化设备上安静地旋转,从棉花到纱线的全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这是湖南科力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常场景,也是当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
作为岳阳市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科力嘉纺织的转型是当地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的一个缩影。公司副总经理徐汕文介绍,企业联合经纬纺机、东华大学等技术力量,投入超1200万元打造智能制造车间,引入138台(套)智能装置,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
数据驱动,纺纱告别“老师傅”时代
“过去纺纱质量多依赖老师傅的手感和经验,现在关键靠数据和系统。”徐汕文指着头顶的管道系统解释,原棉从抓棉机开始便进入封闭管道,经由清梳联、精梳、并条等八道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流转。关键环节配备在线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纱线粗细、强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自动调整或报警,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在优等品水平。
智能化改造带来效率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科力嘉的生产效率提高30%,运营成本降低22%,每万锭规模用工较传统纺纱企业减少80%以上。目前,公司年产高端针织纱超过2万吨,年产值突破6亿元,产品主供耐克、阿迪达斯、巴拉巴拉等知名品牌服装制造商。
系统集成,生产动态实现“指尖管理”
硬件升级是基础,真正的“智造”核心在于数据的贯通。
“过去查订单、找问题要跑遍车间,现在打开手机App 就能实时查看。”公司总经理何新华表示,系统可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订单完成率、能耗数据等,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生产动态,实现精准决策。
技术研发部负责人透露,团队自主开发的纺纱设备控制系统已申请软件著作权,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生产节奏。目前企业已取得10项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8项专利在审,信息化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支柱。
绿色循环,智造模式已成行业标杆
“智造”不仅提升效率,也推动着绿色生产。在科力嘉的车间,棉纺过程中产生的短纤维通过负压除尘系统统一回收,转化为无纺布、医用棉等产品的原料;棉籽壳等残渣则送往农业企业作为培养基,真正实现“吃干榨净”。
此外,车间采用隔音墙体、节能空调和LED照明,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模式下降15%。去年,科力嘉的环锭纺纱车间获评“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其绿色生产模式已成为行业标杆。
科力嘉的智能化实践,正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作为岳阳纺织产业的重要的链主企业,其智能工厂模式已被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带动多家同行企业启动改造。从一朵棉花的旅程,到一条智能化产线的落地,科力嘉在技术赋能之下,曾经劳动密集型的纺纱业,正展现出技术密集、数据驱动的新面貌。(李婷)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