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武:10年北漂“练级”,他把AI“种进”车间里

谢卓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0 21:34:28

(长沙数智云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双武。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见习记者 符硕

10月9日,在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办公室里,屏幕上的代码不断跳动,张双武和团队正在调试他们自主研发的“言复人工智能平台”。就在几周前,他们从株洲一家新能源企业的车间回来——整整半个多月,研发团队与一线工人同进同出,摸清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痛点,解决系统落地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泡在车间,才能做出真正懂制造的软件。”张双武说。

2023年3月,这位土生土长的85后宁乡伢子,结束10多年的“北漂”生活,回到长沙运营他创办的长沙数智云链科技有限公司,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湖南制造业。两年时间,团队从5人发展到16人,2024年营收达到300万元,预计今年将实现翻倍增长,客户跨越新能源、电力、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

(言复人工智能平台。)

张双武的职业生涯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2009年从南华大学毕业后,他赴广西一家电力电容器企业工作了两年。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传统制造业的痛点:图纸管理靠人工翻查、物料清单梳理动辄数日,效率低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2011年,该公司启动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项目,他第一次接触工业软件,意识到这是破解制造业难题的钥匙。

怀着对技术革新的热忱,他毅然北上,先后任职于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企业单位,从产品设计转向信息化,并深入数据与智能领域。

在北京的10年间,他参与多家大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一次偶然机会,他牵头与湖南一家大型企业合作成立“智慧企业数字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第一次将技术与湖南的产业土壤深度结合。

“那是我回湖南的伏笔。”他说。频繁往返京湘之间,他看到了家乡制造业的潜力。这里不仅有中联重科、中车时代等龙头企业,还有立方新能源、楚天科技等新兴力量,更有政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定信号,回乡创业的念头萦绕心头。

2016年,他提前在长沙注册成立公司,像埋下一颗“种子”。2023年,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时机到了。”他说。

张双武口中的时机,是湖南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人才支撑、政策风向和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

这家初创企业成长很快。除了自身产品竞争力过硬,湖南本地的行业组织协会帮了大忙。张双武加入湖南省智能制造协会成为特聘专家,通过协会接触到大量潜在客户。协会成员之间共享资源,有合适的客户总会想到他。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政策引导带来的市场红利越发明显。“国企、龙头企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大量中小企业也会跟进,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张双武介绍,回湘第一年主要靠北京积累的资源,而今年本地客户占比明显提升。

(张双武和他的团队正在研讨项目方案。)

公司稳健发展,已有投资机构抛来橄榄枝。在张双武看来,创业初期不盲目追求规模,应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目前,公司采用“项目+产品”双轮驱动模式,用一个个扎实的项目迭代产品,再用产品孵化新的项目。

“人工智能+”行动正热,张双武和团队将方向锁定在“工业制造企业专属数智化服务”,推出“言复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服务大型企业积累的经验进行通用化处理,以更低的成本、更轻量的方式赋能中小企业。目前,该平台已开发出合同审查、智能招标、企业知识库等多个通用场景,服务范围覆盖新能源、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

从北京回到湖南,张双武带回了技术,也带回了对制造业未来的信念。在车间与代码之间,他正参与一场属于湖南的“智造”变革。而这条路,他刚走出起点。

责编:谢卓芳

一审:谢卓芳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