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17:31:57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灿
4月29日,2025年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谢颖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
从小受父辈的影响,谢颖从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法治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法院人。从偏远山区小法庭到基层法院再到中级法院,从民事审判到行政审判再到综合管理,28年来,她的工作岗位在变,但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情怀未变,坚守“工匠精神”的初心未变。她先后获评湖南省“雷锋式忠诚卫士”、全省法院市、州办案突出先进个人、全国行政审判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
深耕执法办案做实为民司法
谢颖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对人民有着厚重、质朴的情感,凡经她审理的案件,不论复杂程度,她都认真严谨对待,精益求精地审查。她善于运用庭外协调,释法说理,因势利导化解心结。
2019年在审理朱某诉某区政府房屋补偿案中,以朱某为首的上百户退休职工,在公房被强制拆除后他们抱团到施工现场阻工,并提起多起诉讼。这个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多,又犟又倔的花甲老人,大家都忍不住摇脑袋。突破点在哪?
根据庭外调查到的信息,她了解到朱某是部队转业,妻子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房子是厂里的福利房,承载了一家人的珍贵记忆,也是老俩口几十年来遮风避雨的港湾。他们这辈人有吃苦的经历,与其说他们想多获得补偿,更多的是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和晚年生活的保障。
于是她便以朱某妻子的病情为切入点,从朱某的从军经历开始陪他聊天,聊处境,聊家庭,聊厂子的兴衰,日常分享病症的防范、护理,陪他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知识,联系社区服务。聊到动情处朱某老泪纵横,但一提拆迁就翻脸。
转机来自一个平常的夜晚,朱某的妻子忽然走失,朱某情急之下把电话打给了谢颖,她马上联系社区和公安的朋友帮忙寻找,迅速在救助站找到了失联数小时的老人。
她的真诚换来了朱某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感动,在政府、街道等多家部门的配合之下,案件最终达成和解,在签下协议的那一刻,朱某由衷地对她说:“你做主,我放心!”在朱某的宣传带动下,其他住户纷纷停诉息访,重点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多年来在办案一线的摸爬滚打,她深切感受到只有法官用心,当事人才能放心。如何做到与当事人的双向奔赴,助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即“庭前调查不打折、庭中审理不含糊、庭外协调不小视、庭后跟进不放过”,这个被她戏称为“办案四步曲”的土办法,帮她啃下了很多难啃的骨头,她所承办的2000多个案件几乎无改判或发回重审,多次获评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并在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座谈会作为全省法院办案突出先进个人进行了典型发言。
创新审判管理推动提质增效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而审判管理是司法审判工作的中枢,更是推动质效提升的牛鼻子。2022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她从审判一线调整到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开始直面纷繁复杂的大局。她的职责不再仅仅停留于讲法理,更多的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审判管理是为审执工作服务的,要向科学的管理要质量、向智慧的管理要效率,我们要摒弃不敢管、不想管、不能管的思想,扎实当好领跑员,服务好大局。”这是她到任第一天和审管办的同志一起立下的目标。如何运用科学的审判管理服务好审执工作,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她在认真研究后根据湘潭法院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将案件立、审、执各阶段纳入全流程监管。
“长期未结案件是法院办案中的‘硬骨头’,这些案件的清理力度力度和效果关乎司法公信,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她迅速组织开展长期未结诉讼案件专项清理活动,列出督办清单,以院长令、督办函等方式打响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歼灭战”。扣除审限手续混乱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治,上诉案件移送时间迅速缩短,全市法院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数量降近五年的最低值,有效破解了“边清边积”的被动局面。
在审判管理现代化新课题面前,如何以高质量的管理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如何挖掘有限的资源激发办案人员的内生动力?这个较长时间内未能有效破解的难题,让她时时辗转难侧。
在院党组的高位推动下,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调研后,她决定以改革为突破口,以数据为导向,以会商为抓手,紧盯关键指标、突出问题,善于指标抓问题,区间指标抓提升,优势指标抓巩固。通过对审判数据的深度挖掘研判,形成全面的态势分析和案件体检表,对标找差,重点攻破。
为找到质量与效率最佳平衡点,她向院党组提出组建速裁团队的建议并被采纳,中院速裁团队迅速成立,速裁团队通过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办理近三分之一的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仅14.37天,带动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减少3.58天。聚焦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小切口”,短时间内结案1432件,平均结案时间17.27天,仅2件申请再审,案结事了释放执法办案“大效能”。
案件质量评查是提高案件质量、促进司法工作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评查队伍不完善、评查力量不足是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矛盾。在院党组部署下,审管办牵头设立案件评查委员会,组建了由32名资深法官组成的案件评查人员队伍。常态化开展评查,正向评优和反向警示相结全,及时将典型案件进行评查通报,以评促学促提升。2024年湘潭法院3篇裁判文书和2场庭审获奖,2篇案例入选全国法院案例库。出台《湘潭法院关于加快提升审执质效措施十一条》,坚持用最短诉讼链解决矛盾纠纷,节约司法资源,跑出审判执行质效“加速度”。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湘潭法院案件比高、生效案件被发改率高、上诉率高、调解率低的“三高一低”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在全市法院的齐抓共管之下,湘潭两级法院在2022年全省法院审判管理质效考核中整体排名第一,中院排名全省第二,获全省审判绩效先进单位,谢颖荣立全市法院三等功,并被评为湘潭市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审管办被评为市直机关巾帼文明岗;2024年湘潭辖区法院和中院18项审判质量指标全部进入或者优于合理区间。
淬炼法治匠心铸牢司法根基
谢颖很喜欢朱熹说的一句话:“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在她看来司法工作也如治玉。裁判文书是法官最好的名片,谢颖从担任法官第一天起就对自己经手的裁判文书保持着敬畏,她喜欢夜深人静时不受打搅反复研究法条和案情,如同工匠一样精雕细琢,大到释法说理的技巧,小到标点符合的恰当运用,每一个细节她都反复切磋琢磨。她撰写的判决书被评为湘潭市优秀法律文书,国家赔偿决定书获第一届全省法院优秀国家赔偿文书二等奖,案例先后在《人民法院报》《湖南审判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获得全省法院网络征文一等奖。
审判管理每天需要跟海量数据打交道,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她提出三审三核的方法,通过统计员、监督员、负责人等层层把关,确保数据的权威。为了一个落后指标的提升,一个分析方案的制订,她深度研究数据背后的关联和秘密。经过精准测算后形成的“数字画像”让审判执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个性问题的甄别和共性问题的靠前预警大大增强,从资源配置、流程管理到人员考核,全方位激发了审判力量的最大效能。
而这一切的努力背后,有着她不为人知的付出。她的父亲曾多年卧床,她在全力工作之余悉心照顾,将艰辛默默扛在肩上。父亲过世后,母亲亦病倒,并逐步丧失自理能力。她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就是利用中午的时间迅速回家协助护工为母亲喂饭、清洗、按摩,在上班时点又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工作岗位。她的背包里经常装着案卷、材料、各种数据表格,随时无缝对接角色转换。这一奔走又是十年,但她说,奔走在热爱的路上,一切很值得。
严谨的作风、敬业的态度,在她身上体现出了一种让人敬仰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对党,对人民,对法律忠诚、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行为表现。做优执法办案,做强审管工作,让人案矛盾多解决一点,让公平正义离人民群众更近一点,致广大而尽精微精,这是谢颖的初心和使命。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在勤恳耕耘中诠释信仰担当。
组稿:马志军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李翔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