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18:53:33
通讯员 廖苏
金秋,艳阳洒在张家界市天门山镇黄庄村仓湾组监测户胡志成的家门口,散落的玉米棒子铺了小半块院坝。
张家界市永定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斌走进胡志成家,和老胡一家一起蹲在玉米堆旁,一边分拣归置、一边唠家常询问家中情况。胡志成眼眶泛红:“以前来的人多是问问情况就走,你们还帮着干活,这帮扶是实打实暖到心里了!”
中秋国庆“双节”前夕,永定区人民法院班子成员深入黄庄村开展驻村帮扶督导,以“脚沾泥土、心贴群众”的姿态,将“司法为民”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这正是湖南基层法院以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杨斌和胡志成一家一起分拣归置玉米
“零距离”监测: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老胡,外孙女胡蓝在吉首大学的生活费够不够?”
“工作队协助争取的1800元困难补助领到了没有?”
“家里养的牛最近下崽了没?”
刚在院坝里帮着归置好玉米,杨斌的问题便直戳“生计要害”。曾因“年迈智障、肢体残疾、缺稳定收入”纳入监测户的胡志成,如今靠养殖与玉米种植年增收近1万元,俩外孙女安心求学,这背后是法院驻村工作队“每月走访、动态监测”机制的持续发力。
自今年6月进驻以来,工作队带着“一户一档”台账走遍全村15个组405户,累计走访1103人次。不仅摸清4户监测户、82户脱贫户、319户一般农户的“家底”,更精准解决饮水保障、医疗报销、就业对接等“急难小事”23件。“不是简单填表格,每次来都问‘还差啥、需啥帮’。”胡志成翻出的家庭帮扶手册上,密密麻麻记着“雨露计划补贴已到账”“鸡舍围栏需加固”等细节,这份“精准滴灌”让黄庄村防返贫监测网越织越密。
“靶向式”破题:打通乡村发展堵点
“15个烤烟棚项目建设还有什么困难?”
“偏远组季节性缺水啥时能完全解决?”
在黄庄村部召开的党组专题会上,永定区法院党组要求,沉下心关心帮扶对象,确保帮扶措施兼具适宜性与针对性;全方位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为政策对接、资源协调等工作主动“开绿灯”;提高政治站位,以千方百计、持续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宗旨,切实压实责任,保障帮扶成效。
三个月来,工作队成效扎实:落实饮水、教育、产业奖补等政策31项,开展烤烟、中药材种植培训2场,推动3条饮水管道路维修。但“青壮年外流多、本地就业少”“村集体产业缺资金、难扩规”等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硬骨头”。
“乡村振兴不是‘送钱送物’,而是帮建机制、拓路子。”结合督导情况,永定区法院提出“靶向攻坚”方案:针对饮水短板,联合相关部门11月底前出台供水管路维修改造方案,确保年底前解决偏远组缺水问题;针对就业难题,搭建“企业+技能培训”平台,12月前开展家政、电工培训,推动“家门口就业”;针对产业瓶颈,派专人对接部门争取2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培育“烤烟+中药材+莓茶”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分红。
杨斌与胡志成一家交流
“长久功”托底:法治护航振兴路
夕阳下,黄庄村烤烟棚与错落民居相映成景。“驻村帮扶不是‘一阵风’,要当‘长久功’做。”工作队带着“司法为民”专业优势,将法律服务与民生需求、产业发展拧成“一股绳”,近期一起施工纠纷的化解便是例证。
2025年6月,黄庄村钒冶炼厂风险管控项目施工方因弃土埋没林地户主刘真化的黄柏苗木引发纠纷。工作队联动镇政府、村委会现场调解,促成施工方赔付3000元,并约定后续施工需提前协商林地占用事宜,既护住村民财产权益,又明确施工方义务,成为基层纠纷高效化解的样本。
类似场景屡见不鲜:村民杨海珍与代国正因木材堆放产生纠纷,工作队结合《民法典》中关于堆放物致害责任的相关规定(堆放人需对木材堆放安全负责,避免因堆放不当造成他人损害或财产损失),依乡俗情理耐心调解,最终化解矛盾;村集体产业合作协议签订前,队员们从合同主体资格、权利义务约定等法律层面严格把关,规避合作风险……如今,村里“法律便民服务角”常态运行,每月“乡村法治小课堂”围绕土地流转、务工维权等村民关心的话题开展普法,法治已成为乡村治理的“稳定器”。
“以前愁水、愁钱、愁就业,现在法院帮着谋出路、解纠纷,心里踏实多了。”村支书刘瑜婵感慨道。
如今的黄庄,村民愁眉渐展,产业路子渐宽,法治种子扎根田间。区法院的帮扶脚步仍在前行——以党建为引领、精准为抓手、法治为保障,把司法担当写进乡村振兴实践,持续绘就产业兴旺、民生幸福、治理有效的乡村新图景。
责编:张爔文
一审:张爔文
二审:李茁
三审:唐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