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前三天少干活?中医支招调整节后状态

  三湘都市报   2025-10-10 10:03:4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符艳艳 乔木)“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坐在工位前……”国庆假期已结束,不少人表示,从假期一下切换到上班模式,感觉肠胃不适、失眠焦虑,出现“节后综合征”,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针对这一现象,有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如何平稳渡过“节后综合征”,尽早将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10月10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刘文娥进行详细介绍。

“节后综合征”症候表现

刘文娥介绍,“节后综合征”是指由于假期结束后,突然回到工作或学习状态,身体和心理难以适应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其症候表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饮食积滞,脾胃受损。假日期间易过量享受美食,可能超过脾胃运化能力,导致食积内停,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食欲不振、大便黏腻或便秘等症状。

劳累过度,耗伤气血。长途旅行、通宵娱乐、熬夜追剧,气血大量消耗,节后出现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气血亏虚之象。

思虑伤脾,心神不宁。从放松状态骤然回归高强度工作,思虑过度,而中医认为“思虑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加重疲劳;同时,过度思虑也会扰动心神,导致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中医调理“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要如何应对?在中医看来,首先可以从饮食调理着手,遵循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的原则,医生推荐了两款实用食疗方。

山楂麦芽饮:取山楂10克,麦芽15克,陈皮5克,一同放入砂锅或茶壶中用大火煮沸,煮沸后,小火慢煎10至15分钟,滤去药渣,取汁饮用。山楂善消油腻肉食之积,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行气和胃(注意:哺乳期禁用,胃酸过多者慎用)。

山药百合粥:取鲜山药100克切片,干百合20克(提前泡发) 粳米50克同煮,煮至米烂粥稠,山药软糯即可,可加适量冰糖调味。山药性平,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合疲惫、消化不良兼有口干、睡眠不佳者(注意:处理山药时需防过敏,痰湿重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冰糖或蜂蜜)。

其次,可以采用穴位按摩。按压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至10分钟,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按揉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按压对侧内关穴,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度,每次按揉2至3分钟,可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拍打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用指腹轻轻按揉,或用手掌轻轻拍打,每次1至3分钟,可升阳举陷,醒脑开窍。

循序渐进,让身心逐步适应

生活方面,医生建议睡好“子午觉”:保证子时(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入睡以养阴,午时(11时至下午13时)小憩20至30分钟以养阳,这是恢复精气神最快的方法。

适度运动,如:进行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和缓运动,有助于舒展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切忌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再次耗气)。

在学习、工作安排上,不宜过于紧张、安排高强度工作。刚上班前三天,要让身心逐步适应,以免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

总而言之,节后调理的核心在于“损有余而补不足”。通过科学的饮食、精准穴位刺激和规律作息,引导身体从假期的“失衡”状态,迅速回归健康平衡。如“节后综合征”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责编:吴岱霞

一审:高煜棋

二审:朱蓉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