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发奎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9 17:12:03
文/田发奎
龙山红土秦,文酩天下人。
龙山县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是里耶秦简的发现地。龙山县的红色文化、土家文化、秦简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禀赋优良、品牌响亮,加上神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让人深切研读和体验后,恰似畅饮了三大碗美酒,酩酊大醉!
(一)
不少历史书籍、先烈回忆录和人物传记,在叙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斗争时,对龙山县的记述较少。
在研读众多史料中,在访谈不少耄耋老者时,在探寻众多革命旧遗址间,我愈来愈觉得,永大桑龙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龙山县是中心的中心。
一个行政区域的中心,人们常称之为“首府”。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即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办公地,是数次变动的。先在大庸设立了14天,即1934年11月26日至1934年12月9日;1934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塔卧,直至1935年4月12日迁出,历时125天。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进逼,“首府”只得迁出,计划越过长江北去。取得陈家河大捷后,放弃北上计划,“首府”先临时设在龙山县的兴隆街,后于1935年5月6日迁至龙山县茨岩塘,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办公地设在龙家大屋,在杨家大屋设立红军医院,在姚家大屋设立兵工厂,还设立了红军学校、供给部及少工委、妇委会、龙山县委等办公地。至此,“首府”便固定下来。
1935年8月9日,为了更有力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壮大湘鄂川黔根据地,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关向应等主要领导率主力离开龙山,进驻桑植,发起东征战役,进击慈利、桃源和常德,威逼长沙。此时,成立了后方留守工作委员会,由省委委员张子意任主任,领导还设置在茨岩塘的省直机关继续开展工作,并安排红六军团18师留守根据地的“首府”茨岩塘,红18师师部设在茨岩塘凉水井陈希堂大屋。
1935年11月4日,红二、红六军团在桑植刘家坪召开军政联席会,决定实施战略转移,张子意带领在茨岩塘留守的大部分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茨岩塘龙家大屋,到达桑植,参加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省委省军区又决定红18师留守根据地,并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特委,在省委撤离后,领导根据地的党政军地工作,特委和红18师师部及龙山县委在茨岩塘龙家大屋合署办公。
1935年12月8日,湘鄂川黔特委、龙山县委、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湘鄂川黔省委警卫连战士,和红18师的指战员一起,加上部分群众,约5000人,从茨岩塘出发,离开根据地,踏上转移之路。历经曲折艰难之程,1936年1月11日,剩下600余名指战员,在贵州江口赶上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汇入长征洪流,中共湘鄂川黔特委撤销。
湘鄂川黔根据地历时380天,“首府”设在龙山茨岩塘达200多天,加上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设在兴隆街蒋家大屋的时间,和湘鄂川黔特委及红十八师突围时在龙山境内活动的时间,指挥中心设在龙山县内达250余天,超过整个时间的三分之二。
1935年9月29日,任弼时在红二、红六军团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报告时说:“第二、六军团和湘鄂川黔苏区成长为长江南岸——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是配合协助中央主力红军(野战军和四方面军合称)击败国民党军阀,进而直接同帝国主义进行战争的一个最重要的力量。”
龙山人民为红军献出的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王长姑姑被敌腰斩抛尸,宁死不屈;尹应贵一家十三口牺牲八人,前赴后继,满门忠烈;李文国、李文凤、姚成兴、姚成忠四烈士被敌凌迟致死,血染八仙天池;常友志被敌“点天灯”,慷慨就义……史料记载,1927年至1935年间,龙山县有1.6万人参加了红军,1934年11月至1935年11月间参军达9000余人。
龙山境内许许多多的红色旧、遗址,与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融合成丰厚的红色文化内涵,研读之,宣扬之,可培根铸魂,绽放鲜花,结出硕果。
(二)
讲开龙山县的土家族文化,一股民族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沛然。
2006年,湘西州以龙山县非遗传承的现实情况为主要资料内容,一举成功将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织锦、土家族毛古斯申报成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08年,湖南省龙山县土家族梯玛歌和咚咚喹又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截至2021年,文旅部公布了5批1557个非遗项目,土家族项目有11个,湘西州占10个,其中以龙山县为主申请的有6个;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其中土家族非遗项目传承人27人,分属2个自治州11个县,湘西州16人中,龙山县占了8人。龙山县的田隆信、刘代娥、张明光、彭南京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是土家族文化的品牌性人物。
土家族虽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特点,土家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是龙山县洗车河流域,此地被称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从近期的人口普查数据看,土家族人口有835万,排名全国56个民族中的第8位,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较多,可说是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然则土家族又是较“年轻”的,1957年才被国家正式确认为一个单一的民族,迄今才78岁。
土家族主要生活在湘鄂渝黔边境的武陵山脉中,封建时代一直被称为“土蛮”,自称“毕兹卡”,即土家人。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门一打开,龙山的土家文化就一次又一次地走上国际国内舞台,震撼国人,惊艳世界。
1983年,田隆信等带着溜子说唱节目《老光棍娶亲》参加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汇演获好评。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带着田隆信创作的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参加西欧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四国艺术节,并到美国纽约演出,被《纽约时报》称为“风靡全纽约的中国民乐曲”。1987年9月4日,第六届索斯诺维茨国际民间歌舞联欢节和第十九届扎科潘内国际山区民间文艺竞赛在波兰举行,田隆信等参赛的龙山土家族吹打乐《毕兹卡的节日》获得铜杖奖和联欢节特别奖,田隆信个人荣获器乐伴奏奖。1993年10月23日至11月8日,《锦鸡出山》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打击乐艺术节,引起轰动效应。龙山县的土家族节目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演出,两次走上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先后参加“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精品展演”“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先后多次应邀到香港、澳门、台湾及泰国曼谷、法国巴黎进行演出。
凡文化精品都内慧外秀,既具有优美的外在形式,又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龙山县的土家文化亦是如此。龙山县的土家族毛古斯表演,不仅让人真切知晓了土家先民最初的生存方式,更让人真切感受到团结才能取胜的道理;龙山县的土家织锦不仅让人真切感受到五彩斑斓的美好,更让人真切感受到土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龙山县的梯玛歌在给人们讲述土家族百科知识的同时,发出“天垮了用杈子叉起来,地塌了用钩子勾起来”的呐喊,传递着土家族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勇敢向前的精神;龙山县的土家族人民在摆手堂跳摆手舞之时,掌堂师要进行“扫堂纳福”,扫除一切“牛鬼蛇神”和讲是非小话及偷鸡摸狗之人,体现出龙山县的土家人一直以来都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凡此种种,让人觉得,龙山县的土家先民虽身处偏远荒莽的大山之中,但身上充盈着纯朴的天然人性和睿智秉赋,不断求索,不停奋进,向上向善,追求美好,一路走来,愈来愈强,与其他民族一道,推动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开拓不歇,前进不止。
我窃以为龙山县的土家族文化是黄颜色的。“黄”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地之色也”,意味着它最初指的是土地的黄色。龙山县的土家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沃土里,这种黄色是真金似的黄色,龙山县的土家族文化就是以其这种真金似的“黄色”,闪亮了国际国内舞台。
(三)
2002年3.7万枚里耶秦简的出土,是惊天的大事!里耶秦简“橙”就了世界。
里耶秦简一出土,中国“天花板”级的文物专家们就涌到里耶。“惊世大发现”“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里耶秦简复活了秦朝的历史”等等,文物界、史学界等各界专家的肯定和赞誉纷至沓来。朱镕基总理在看到里耶发掘出秦简的报告后,提笔即批,增补里耶古城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并要求对里耶秦简进行大力研究、保护和应用。
里耶秦简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及邮政、户政、刑罚等社会事务各个方面,虽是县级官署档案,却非常详实地反映出秦朝的社会生态。
秦末,里耶迁陵县衙官史在战乱来临之时想到的是焚毁档案,焚毁不及便抛之于井,亦不留给敌人处理。秦朝所有的城池想必都是如此,曲籍史册在城破之时,不是被敌人焚毁,就是被自己烧掉,致使秦朝流传给后世的史料档册十分稀少。
秦朝一统六国,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统一之策和行统之术,为后世所仿效,在当今尚在为。里耶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比西方早了400多年,将世界数学史往前推进了400年;“千里邮行”丰富了世界邮政史,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户政管理”推动了世界人口统计和管理的精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有效治理;“度量衡的统一和执行”推动了中国的大一统,服务了世界一体化……里耶秦简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不幸之万一,无价之瑰宝。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世界上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为甲骨、竹简、木牍等,这些东西或笨重或昂贵,很难获得,亦很难携带和保存,主要用于记载经典文章、法律条文、重要史实、皇家之事、盟约规定、技艺技法等。而记述国家如何管理运行,尤其是记述县、乡、里等与社会大众紧密相连的社会基层机构的日常是如何运作的,读来繁杂枯燥乏味的档案史册,却很少见。然则,恰恰是这些东西,却再现了真真切切的历史,复活了详实具体的过去,印证了典籍经文和史册历书。里耶秦简记载的县衙日常琐事,复活的是秦朝国家运行和民众生活的生动画卷。
里耶秦简的接生者龙京沙说:“因为水路的便利,攻城者来得太快,迁陵县丞未能烧尽简牍,遂抛进井中。”“里耶战国秦代古城及周边三个墓葬群的宗族文化以及突兀的八面山、悠悠的酉水河,告诉我们许多文化信息,彰显出里耶自古以来的文化特色,凸现出里耶人团结忠诚的精神形象。”
曾任湖南省档案局局长的胡振荣先生告诉笔者,鉴于里耶秦简对人类独有的历史价值,湖南省档案局于2016年就启动过里耶秦简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意在推动里耶秦简的世界性保护和研究,让里耶秦简“橙”就世界。
封建社会充满着剥削与压迫,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黑色的视觉。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黑色的基调自然不少,然则其结束纷争走向多民族的融合,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强化社会的治理,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些历史的功勋,是应该涂上红色的。里耶秦简和里耶战国秦代古城及至两汉时期的墓葬群与里耶酉水及八面山的土家族文化,相互融合交织。红色加上黄色,就成了橙色,龙山里耶的秦文化是橙色的。
红色体现赤热和忠诚,黄色代表浓烈和本真,橙色意味融合和成就。龙山既有红色文化,也有黄色文化和橙色文化,“南部柱石”红耀中华,土家文化黄遍天下,秦简内涵橙就世界,敬瞻龙山的红色文化,体验龙山的土家文化,品读龙山的秦简文化,如被美酒浸润,淋漓酣畅、意韵长绵!
(作者田发奎,系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湘西州作协会员、龙山县委办三级调研员)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