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6:17:38
新湖南客户端讯(文/刘主理)北纬25度的雪峰山余脉间,1825万亩竹林如绿色浪涛般漫过湘楚大地。这片占全国竹林面积7.3%的生态宝库,以楠竹、水竹为核心品种,孕育着湖南作为全国竹资源第三大省的底气,也承载着千年竹产业的文脉与新生。从里耶秦简的竹简记事,到益阳竹编的指尖技艺,再到当代“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的材料革命,湖南竹产业的千年脉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正加速织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
在这场绿色经济的转型中,一位来自娄底双峰的企业家,用22年时间交出了极具代表性的答卷:他把家乡山林里无人问津的小楠竹,做成了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硬通货”。从撑起港珠澳大桥混凝土浇筑的竹胶板,到适配非洲沙漠干燥气候的竹结构房屋,再到抢占东南亚基建市场的高强合金钢模板,他带着湖南中南神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神箭”),走出了一条“从竹出发,向世界去”的发展之路。他就是中南神箭董事长邓玉剑!
创业破局:“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竹胶板厂有救了”
邓玉剑与竹的缘分,始于童年。20世纪90年代末,双峰县的23万亩楠竹漫山遍野,可这些竹子除了被村民用来编竹篮、搭棚子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只能年复一年沉睡在荒山野岭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意,在当时的乡村,更多是守着聚宝盆饿肚子的现实。
1999年从娄底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邓玉剑始终怀揣着回家乡做点什么的想法。竹产业从有篾匠以来,已延续千年,可家乡的竹子始终停留在原料出售的初级阶段。他反复琢磨:“双峰的楠竹纤维粗、韧性强,为什么不能做成值钱的工业品?”这个念头,成了他后来创业的种子。
2003年,年仅24岁的邓玉剑攥着向父亲借来的启动资金,毅然投身商海,租下三间旧厂房,挂起“中南压板厂”的牌子,以当地楠竹为原料生产建筑用竹胶板。然而,创业的艰难远超预期。“当时全省有上百家竹胶板厂,大都在做低端货,拼价格拼得厉害。”邓玉剑回忆,工厂的设备是二手的,技术是跟着老工匠学的,生产的竹胶板要么硬度不够一压就弯,要么是胶合强度不够,一遇水就开胶,“最惨的时候,一个月销量不足千张,连工人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
可命运还给他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2006年平安夜的一场大火将仓库烧了个精光,三年多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剑伢子这次跌倒,只怕是再也搞不起来了。”村民们的议论像冷风刮过他的心头,但邓玉剑咬牙坚持了下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后几年,水灾、冰灾接踵而至。为了活下去,邓玉剑不得不暂停竹产业,转行倒卖破产企业的二手设备。这段“蛰伏期”让邓玉剑深刻意识到:在传统圈子里打转,永远只能拼价格,破局得靠新法子。
转机出现在2010年。彼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如同春风吹进各行各业。刚学会网上购物的邓玉剑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的商机:“既然衣服、家电能在网上卖,竹胶板为什么不能呢?”当时的双峰,还没有竹制品企业“触网”,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阿里巴巴注册了店铺,一一上传竹胶板的照片、参数。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仅仅半个月后,一家新疆企业就通过网络主动找上门来,带来了第一笔网络订单。这笔订单虽然不大,却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蹒跚前进”的邓玉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竹胶板厂有救了。”
创新突围:让中南神箭的板子从“能卖”变成“好卖”
2012年,湖南中南神箭竹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着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日益成熟,中南神箭的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市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然而,邓玉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筑护城河,让中南神箭的板子从“能卖”变成“好卖”。
中南神箭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研创新,先后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建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竹材利用实验室”和“高强合金钢模研发中心”。目前,中南神箭已成功完成清水模板、桥梁板、砖托板等竹编板材的研发,累计申请专利27项,主导或参与制定6项行业标准,建成了省级竹材研发中心。
技术突破带来的是产品性能的飞跃。中南神箭的竹胶板抗压强度达50兆帕以上,抗腐蚀性能堪比特种钢材,周转次数高达30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的混凝土浇筑工程选用中南神箭的竹胶板替代传统钢材,创下“零开裂、零变形”的工程奇迹。
邓玉剑介绍说:“竹胶板在抗腐蚀,特别在酸和碱方面,堪比特种钢材。钢材容易变形,修复起来难度比较大,我们一块板子的话,根据客户的需求,最高可以用到80次。”中南神箭与澳大利亚一家企业合作,正在研发一款海洋原油采集船的舱体材料,以竹替代特种钢,缩减船体重量至原来的1/8,将大幅提升船舶运输量,降低运营成本。
在研发竹基材料的同时,邓玉剑将目光投向高端市场。2020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高强合金钢模板,采用汽车防撞钢替代普通钢材,通过冷弯成型技术将模板厚度从5mm减至1.5mm,重量降低70%,却能承受700兆帕的冲击力。这项融合11项专利的技术,使产品采购成本仅为铝模的一半,周转次数超200次,迅速成为武汉经开区077项目、湖北恩施逸晴湾、畔山境项目等工程的“明星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20多个重点项目应用,2025年上半年销量突破10万平方米。凭借着创新的发展模式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中南神箭先后获得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等“国字号”招牌。中南神箭在全国建立了10家分公司、6个生产基地,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做企业就像种竹子,前几年看不到长势,可一旦扎根,就能快速生长。”
全球拓疆:“出海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国内市场的成功,并未让邓玉剑停下脚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他敏锐捕捉到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启国际化征程。
2017年,邓玉剑赴柬埔寨考察时发现,当地建筑工地使用的竹胶板大多从越南进口,质次价高。“当时‘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进,东南亚的基建需求很大,我的竹胶板,肯定有市场。”于是,他果断在柬埔寨成立分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办事处,自建2000平方米仓库,不仅存储自有产品,还为双峰本土企业提供仓储、物流、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中南神箭(柬埔寨)分公司的成立,像一把钥匙,迅速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大门。2018年,柬埔寨某高速公路项目一次性订购了5000张竹胶板;2019年,马来西亚的一个住宅项目,把中南神箭的竹胶板定为“指定建材”。“我们的竹胶板,比越南的便宜20%,周转次数还多5次,客户当然愿意选我们。”邓玉剑自豪地说。
此外,中南神箭在泰国积极开拓市场,泰国公司自2023年创立以来,已在北榄与春武里两地设立仓库,总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仓储能力强大,可容纳5万张建筑模板。目前仓库内储备有中国桉木红板及大量优质木方,产品辐射范围覆盖整个泰国市场。
2025年7月,刚果〔金〕国家电视台报道了邓玉剑的访非之旅。在与刚果〔金〕副总理兼国民经济部长的会谈中,他提出了“建材+基建”的合作方案:用中南神箭的竹胶板、合金钢模板,参与当地1400公里公路、港口修复项目的建设。“刚果〔金〕的基建需求大,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这是双赢的合作。”邓玉剑说,目前项目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预计2026年开工。
在邓玉剑的努力下,中南神箭的产品远销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南非、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批打上“中南神箭”标签的竹制产品“飞”出国门,与国际“大咖”同台竞技,年产值超2亿元。不起眼的小楠竹,被邓玉剑做成了大产业。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邓玉剑在双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当地首家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外贸咨询、服务代办、人员培训等服务,成为双峰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
“出海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在中南神箭的带领下,双峰县15家本土企业外贸额破零,4家企业实现成倍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反哺乡梓:“企业是从双峰走出去的,不能忘了家乡的乡亲”
站在九峰山上,只见竹海茫茫,清风一过,沙沙声一片。村民汤文德将砍好的竹子捆好,等着中南神箭的运输车来收。“以前竹子烂在山里没人要,现在一年靠卖竹能挣4万多,家里的大人小孩也都照顾到了,家里的‘贫困户’帽子早摘了。”对于现在的生活,汤文德很是知足。
2020年,邓玉剑在石牛乡九峰山村流转了3000亩竹林,成立“楠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给竹农提供种苗、技术,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竹,还帮他们修竹林道。”邓玉剑说,以前的竹林道是土路,竹子运不出去,现在修成了水泥路,竹子就地砍伐、就地装车、沿路下山,半小时就能直达加工厂,每亩竹林的收益增加600元。双峰县石牛乡楠竹示范基地负责人贺少南说:“公路拉通以后,每亩竹林我们应该创收比之前要多出600块钱的利润。我们计划要流转5万亩竹林,估计还要修50公里路。”
2021年在深度贫困村梓门桥镇龙铃村,中南神箭投资120万元建设竹帘加工厂,新建占地20多亩的竹帘加工厂。“竹帘是竹胶板的原料,以前要从外地买,现在在村里加工,村民既能卖竹,又能进厂工作。”龙铃村党支部书记龙卫国说,加工厂每年能消化5000吨楠竹,带动8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
邓玉剑还将竹产业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2023年,他帮助双峰县鸿隆种植养殖合作社引进竹荪种植技术,在竹林下套种竹荪,每亩收益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合作社负责人黄炎辉的笋干、竹荪产品已远销上海、广州,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得益于楠竹产业的整体发展,九峰山村解开了一道‘致富密码’,村民卖竹苗、做楠竹低改、搞林下经济,一根根楠竹摇身一变,成了村民手中的‘致富竹’。”石牛乡九峰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兴炳说,竹子带来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是从双峰走出去的,不能忘了家乡的乡亲。”这是邓玉剑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中南神箭的车间里,60%的员工是双峰本地人;在双峰的竹区,3000多名竹农靠给中南神箭供应楠竹增收。
作为娄底市人大代表、双峰县政协常委,邓玉剑还积极为竹产业发声。2022年,他提出“加快建设双峰楠竹产业强县”的建议,推动双峰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双峰县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楠竹产业列为7大特色产业链之一;2023年,他建议“加大竹产业机械研发投入”,推动双峰县对竹运输车、采伐机给予专项补贴。
“一根楠竹,能做竹胶板、竹家具、竹工艺品,还能带动旅游。”邓玉剑算了一笔“乡村振兴账”:中南神箭每年消耗楠竹5万吨,带动5000多户农户增收,加上竹加工、竹文旅,整个产业链能带动2万多人就业。“未来,我们还要建‘竹文化主题民宿’‘竹林康养基地’,让更多乡亲靠竹吃饭、靠竹致富。”
风掠过九峰山的竹海,沙沙声里藏着邓玉剑二十二年的创业故事——从24岁借钱开厂的青涩,到带领企业站上国际舞台的沉稳;从大火后站在焦黑厂房前的迷茫,到看着港珠澳大桥通车时的热泪盈眶。如今的中南神箭,已经从十几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18家子公司、3大研发基地、500多名员工的集团企业,构建了覆盖高强合金钢模板、铝合金模板、桉木模板、木方、竹胶板、脚手架等全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体系,并延伸至工程撮合、供应链金融、国际工贸等业务板块,形成“一站式工程物资服务”生态链。中南神箭旗下3大研发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万平方米板材,产品远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0000余家客户,成功完成迪拜哈利法塔、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11万多个重大项目,铝模应用面积突破百万平方米。22年,中南神箭累计销售模板,连起来可绕地球6圈以上。
“我这二十二年,就做了一件事——把竹子的价值挖透,把建筑模架的事情做精。”2025年6月,在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第十二次会员大会上,当选为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邓玉剑这样说。而他的梦想还在继续:“让双峰的竹产业走向世界,让‘潇湘竹品’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让更多乡亲靠这根竹子过上好日子。”
风过竹海,沙沙作响。这是邓玉剑二十二年坚守的回响,也是湖南竹产业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的脚步声,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湘楚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湖南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链总师联谊会会长)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