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10-09 16:15:1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京 刘镇东
9月14日,湘江科技创新院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长沙召开。这个传说中的“大院”,终于崭露头角。
记者从会议现场获得的消息,建设湘江科技创新院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样的定位,足见其“高大上”。不过,其过人之处远不止于此。
首先,其建设模式就很特别——“1地+1(N)校+1平台+1园区”。由“大疆教父”李泽湘教授团队牵头,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省内外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省直相关部门、湘江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在湘江新区设立湘江科技创新院。其运营将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经过一段扶持期后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其次,其瞄准的领域也极具前沿性——围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无人技术与智慧农业、健康&智慧医疗与智能C端三大重点领域,这些所在的赛道,都有望成为将“人工智能+”融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的典范,也必将切实加快推动我省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赋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往长远来看,还有望进一步加快推动我省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不过,其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选拔出有潜力与能力的创业者。按照方案,湘江科技创新院实行“一体两翼”的核心架构。“一体”为湘江科技创新院,由李泽湘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在湘江科技创新院下面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并由有限合伙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执行院长;
“两翼”为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湘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分别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设立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校区,实行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湘江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研发领域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三个中心”: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无人技术与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健康&智慧医疗与智能C端技术创新中心,三个中心均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控股子公司。
从前期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五所高校已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制定了湘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共招收首批学生共236名。此外,“项目制”课程体系初步成型,已立项支持30门专创融合课程,构建了以项目制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这些既有创新想法又具备实践能力,特别是政企校联手体系化培养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极有可能成为活跃在科创领域里闪闪发光的“金种子”。
说到底,其实湘江科技创新院,并不只是一个院。它应该更像一个打通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桥梁,通过密切产业互动、链接供应链和项目发展资金、汇聚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等,致力于破除掣肘创业的难点卡点,提供体系化创业教育体系,从产品思维、技术支撑、创业素养和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为有潜力的年轻人赋能,快速将他们带上创业轨道,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形成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
责编:刘镇东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