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9 09:20:09
编者按
风物,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主要包括风光景物、风气习俗和地方特产等。
八百里洞庭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体验独特。此处风光景色美轮美奂,风气习俗淳厚优良,地方特产丰富多彩。
“风物长宜放眼量”,《洞庭风物志》选取地处洞庭湖区核心的水城沅江为代表,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水城沅江乃至整个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革命遗址、古城池,以及各景点、建筑、街巷、渡口、器物、风俗等进行记录展示,旨在和观众一起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洞庭文化之旅,看湖乡儿女以洞庭风物写就生活美学。
在洞庭湖区,氤氲的水汽滋养了千年的稻菽渔歌,也孕育了一群“以匠心为骨、以技艺为魂”的老工匠。他们以矩、规、绳、水、垂为度,丈量着水乡的烟火日常,也铸就了湖湘匠人的筋骨与匠魂。
百工五法——匠心的尺度
“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垂”——这“百工五法”,不仅是泥水匠、木工、石工、篾匠、铁匠、裁缝共守的技艺准则,更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一把鲁班尺、一只灰包、一壶清水、一根垂线,度量的是器物,端正的是匠心。
泥木匠——鲁班门下的风雨同行
泥水匠与木工同奉鲁班为祖师。饮酒前以指沾酒轻弹,敬天地师祖,是刻入血脉的尊师之礼。湖区建房,由“掌本师傅”统揽全局,泥水匠讲究基石中线、砖缝层数、门窗尺寸,木工则分“大木”与“小木”——“大木”主攻建筑、造船、棺椁,“小木”专事家具器皿。他们以泥刀、搪子、锯凿刨锉等工具,共同筑起水乡人家的安居之所。
篾匠·铁匠·裁缝——指尖流淌的湖湘楚韵
楠竹三年,不嫩不老,篾匠一刀劈下,竹身应声而开,成条成片成丝,再编织为鱼篓箩筐、竹椅凉席。学艺之初,师父赠予一套篾刀、篾尺、篾针,寓意“传技授艺”;出师时以一件“代表作”请师父点评,便是匠人之路的真正开端。
湖畔的铁匠铺中,炉火终年不熄,风箱声四季不绝。锻打之间,农具、渔具、生活器具从铁水中诞生,溅起的火星里,藏着湖乡最铿锵的烟火气。
从前的裁缝多为“上门师傅”,有独行的男子,也有夫妻搭档、父女携手或独立从业的年长女性。无论是新衣缝制、旧衣改制,还是破洞缝补,都离不开扎实的“刀功、针功、烫功”,以及对“六法、九势、十六字诀”的熟稔于心。
千百年来,洞庭湖的老工匠以手艺为生,以匠心立世。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器物,更是湖湘文化中笃实、守正、求精的生命密码——在洞庭湖的晨昏交替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责编:宋姗姗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