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交响的旋律——湖南桂东政校联手打造纪律文化红色地标

刘湘杰     2025-10-08 18:34:57

文/图 刘湘杰

湖南桂东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坵”稻田里,97年前的春天(1928年4月3日),毛泽东掰着指头向工农革命军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场景,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复活在第一军规广场的沉浸式课堂里。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光辉起点。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响彻在这座湖南海拔最高的小城。

如今,这片红色热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其独特的“红”“绿”融合模式、政校联手创新,着力打造全国纪律文化教育的红色地标,书写纪律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双赢”篇章。

(9月29日,“从革命时期党的‘第一军规’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纪律文化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现场。)

精神密码:一场跨越近百年的时空对话

2025年9月29日,一场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反腐败司法工作委员会和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承办,桂东县委、县政府协办的“从革命时期党的‘第一军规’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纪律文化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在桂东县举办。

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这座湘南山城,追溯“第一军规”的精神源头,阐释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

与会专家指出,“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跨越近百年的时空对话,始终贯穿着一条不变的主线,那就是‘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纪律严明’的政治本色、‘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

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鸣期待:“要以研讨会为窗口,进一步向外界讲好从‘第一军规’到‘中央八项规定’的精彩故事,真实展示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的经验与成效。”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纪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纪律本源与力量,在这里变得如此具体而生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反腐败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吴建雄表示:“要让桂东的‘纪律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位青年学子心中,激励青年学子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让党的纪律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当天下午,“湘潭大学党的纪律教育实践基地”在桂东正式挂牌揭幕。这一政校合作的重要成果,将为纪律文化建设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纪律文化教育品牌。

(“湘潭大学党的纪律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湘潭大学校长廖永安介绍,围绕“打造全国纪律文化教育红色地标”这一目标,专家学者建议,桂东应以2028年“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正式颁布100周年为契机,深化其时代内涵,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桂东建立稳定的学术研究基地,构建全国领先的纪律建设研究高地。同时,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场景复原、沉浸式体验等现代手段,创新展陈方式,增强纪律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此外,还应将沙田颁布旧址、纪律文化中心与县域内其他红色遗址、自然生态、乡村风貌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全域研学生态体系。

跨越近一个世纪,军规精神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不断传承创新。桂东县委书记蔡富强表示,“将从‘两个结合’高度,解码‘军规’到‘规定’的传承逻辑,努力推出《纪律建设桂东样本》等重磅成果,激活红色基因的时代生命力。”

(部分专家学者参观桂东“纪律文化中心”。)

教育创新:沉浸式课堂与全域研学

今年,在沙田镇,一个总投资约1.2亿元、总规划面积114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军规广场二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中的纪律文化中心,以“铁一般的纪律”为主题,是全国首个以纪律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基地。

目前,桂东县串点成线,以沙田镇军规广场为核心,串联万寿宫、红四军普乐东水活动旧址群、邓力群故居、唐家大屋等革命旧址,推出“第一军规之旅”、“革命名人之旅”等研学路线。

(专家学者在“第一军规纪念馆”参观。)

“每次参观第一军规广场,总让我联想起党支部组织的党课学习,在党课中学习到的‘纪律’知识,此刻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实物映照。”从桂东走出的大学生党员邓亮松如是说。

为了让红色纪律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桂东县打造了沉浸式实景课堂。通过《第一军规》舞蹈剧展演、军规诞生历程景声光复现等视听载体,构建多维感知场景。

桂东县还依托东水至万寿宫红色徒步路线,组织党员重走红军路,“在泥土里重温纪律要求,在脚印中溯源军规诞生历程”,形成“场景还原—情感共鸣—行为内化”的教育闭环。

针对不同党员群体,桂东构建了分层教育体系:面向机关党员突出政治训练;组织农村党员开设“田间课堂”;针对“两新”组织,把“买卖公平”准则转化为企业合规发展指南。

(参观现场。)

“红”“绿”融合:纪律精神引领老区振兴

当前,桂东的这片热土正演绎着“红”“绿”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边积极开展红色场馆维修保护,建设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完善红色景点景区基础设施,规范精品民宿管理,串连“沙洲—沙田—青竹”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一边建成占地1200亩的“军规红”农旅产业园,开设了“沉浸式实景课堂”,通过军规主题雕塑群、纪律精神稻田艺术画、《第一军规》舞蹈剧展演、军规诞生历程景声光复现等视听载体,构建多维感知场景,实现红色文化与传统农耕、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成为创新打造湘赣边红旅融合示范窗口。

目前,在政校合作的推动下,沙田军规红农旅产业园已完成枫杨林风光带、燕岩桥至文昌桥2.8公里游步道、“永远跟党走”红色景观、周江大桥、生态农业基地布局等项目建设,培训基地、红军栈道及其他配套设施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桂东县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达82%,山地气候明显,被誉为“中国氧都”。不仅是休闲养生圣地,更是地道药材天堂。

在沙田镇文昌村的后山上,漫山遍野的岗梅长势正旺。返乡创业青年李永凤在这里流转了2000多亩荒山种植岗梅,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数据显示,桂东全县已种植中药材50余个品种,面积22万亩,年产值达2.1亿元。

军规精神不仅镌刻在纪念馆里,更活跃在桂东的基层治理中。

“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桂东深入挖掘“说话和气”等群众工作精髓,创新推行“诉说有人听、困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调、喜事有人贺”的“五有”群众工作法,架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在万寿宫社区,社区“两委”制定了党员联系群众表,要求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23名党员干部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支部每周进行问题汇总,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蔡富强表示,要深挖精神富矿,让纪律教育“立起来”;创新理论阐释,让红色基因“活起来”;转化发展动能,让革命老区“强起来”。

(9月29日,来自中国反腐败司法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湘潭大学等单位(部分)专家学者在“第一军规广场”留影。)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李茁

三审:唐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