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14:17:25
作 者
杨次君
永州市祁阳市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陶铸故居)管理处讲解员
在陶铸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这样一份诗稿: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含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首诗是陶铸同志给夫人曾志的临别赠言,寥寥数语,不仅表达了陶铸对曾志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
陶铸与曾志因革命工作相识于1930年,1932年结为夫妻,相濡以沫、风雨同舟37载,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聚少离多的动荡。新婚未满周年,陶铸在上海执行任务时,因叛徒王善堂出卖被捕入狱,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而此时的曾志在福建参与创建闽东苏区,负责起草《分田纲要》,推动分田运动,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妇女参与革命,完全不知丈夫生死。后来,经党组织营救,时隔五年陶铸与曾志在汉口重逢,两人恍如隔世。
1945年,陶铸和曾志接到任务,即将奔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东北战场。临行前,他们向毛主席辞行,陶铸立下誓言:“献出一切,不计得失”。他们把女儿亮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红军战士杨顺卿照看。曾志无法知道这一别是否还能和女儿团聚,便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在艰苦岁月里,每当革命和家庭生活发生矛盾时,陶铸与曾志夫妇始终将个人幸福让位于革命使命,真正做到了“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1966年1月,陶铸奉调到中央工作,同年8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但不久之后,陶铸蒙受冤屈被困中南海,在那至暗的日子里,曾志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强大的精神支持。1969年9月,陶铸不幸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每天承受着身体剧痛,虚弱得连大便的气力都没有,每隔几天,曾志就得用手给他抠大便。10月18日,病重的陶铸将被转移至安徽合肥,曾志想一同前往,丈夫却要求她按照组织安排去广东插队。临别之际,陶铸疼得浑身大汗,吃力地用钢笔在一片小纸上,写下了这首《赠曾志》,这是陶铸生前与曾志的最后一面。九年后,曾志在彭德怀与陶铸同志的追悼会上泪如雨下……
陶铸与曾志的革命情缘,是战火硝烟中淬炼的灵魂共振,更是信仰交织的生命交响。他们的相知相恋,以革命理想为底色,在生死考验中升华,完美诠释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精神境界。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七个字,穿越半个世纪,其蕴含的磅礴力量,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与历史分量!它不是一句空泛的道德箴言,而是镌刻在共产党人血脉灵魂深处的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开创事业新天地的精神密码!
让我们时时擦拭“无私”的明镜,让它照亮初心使命,驱散私欲阴霾;让我们不断锤炼“无私”的品格,使之成为自我革命最锐利的武器;让我们奋力拓展“天地宽”的境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篇章!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