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8 12:25: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8日讯(记者 唐曦)在衡阳人的味觉版图上,酥薄月是不同于广式、苏式月饼的独特存在。它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有着最质朴的酥香;它不追求复杂馅料,却凭借芝麻、桂花、花生碎等的经典配比,征服了一代代衡阳人的味蕾。
百年传承:酥薄月的身世密码
酥薄月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中后期。衡阳作为湘南重镇,水陆码头商贾云集,茶楼饼铺竞争激烈。当地糕点师傅在传统麻饼基础上改良,降低糖度、增加酥脆,创制出这款低糖低脂的糕点。
“小时候,只有中秋才能吃到酥薄月。”衡阳市民张先生回忆,“奶奶总是把月饼切成四瓣,全家人分食。那口酥香,是整个中秋最期待的味道。”
传统的酥薄月,用料极为朴素:面粉、白糖、熟猪油做皮;芝麻、桂花、花生仁、熟面粉做馅。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手艺——皮要擀得薄而不破,馅要压得实而不硬,烤要火候均匀,才能成就那口恰到好处的酥松。
独特工艺:舌尖上的衡阳印记
酥薄月的“酥”,来自熟猪油与面粉的完美结合。老师傅们掌握着绝妙的比例:油多则腻,油少则硬。只有经验老到的双手,才能揉出层层起酥的面皮。
而“薄”则体现在皮馅比例上。地道的酥薄月,皮薄如纸,却能完整包裹丰富的馅料。掰开瞬间,芝麻、桂花、花生碎等的香气扑鼻而来,馅料紧实却不硌牙。
最妙的是甜度控制。与广式月饼的甜腻不同,酥薄月的甜是克制的、清雅的。桂花提供花香,芝麻带来坚果香,花生增加口感层次,所有的味道在口中达成微妙平衡。
这块小小的酥薄月,酥的是皮,薄的是形,厚的是情。它在舌尖铺开一张味觉地图,每一个坐标,都指向家的方向。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