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吃到腻?这样吃“润燥护脾”

郭芝桃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10-08 10:52:39

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关键节点。此时暑湿尽退,自然界阳气渐从“夏长”的疏泄转向“秋收”的敛藏。《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当此节气,养生的核心在于“收”——收敛神气,固护津液。通过饮食、运动与情志的适度调养,帮助身心平稳过渡,方能在风清月明阖家团圆之时,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饮食养润:秋日食事,滋养有方

中秋欢宴,既要享受团圆美食,更要懂得择时而食。秋季天气干燥,此时饮食当以“润燥”为要,“护脾”为本,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身体的滋养。

1.润燥生津,护卫肺系

秋季燥邪当令,最易损伤肺阴。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肺会导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干咳不止等不适。养生应围绕润肺生津,缓解秋燥导致的不适。

推荐食物:梨、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等白色食物

2.健脾和胃,固养正气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秋季“养收”需脾胃运化正常以收纳精气。食疗当围绕增强脾胃运化,帮助消化,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推荐食物:南瓜、小米、茯苓、薏米、芡实、红枣、胡萝卜等食物

3.药膳推荐,滋养身心

二、运动调息:动静相宜,舒活筋骨敛元气

传统养生操具有柔和缓慢、形神兼备的特点,非常适合在秋季导引气血,敛藏元气

推荐运动: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具体做法:自然站立,掌心向上,双手于小腹前交叠。缓缓上托至胸前,随之翻掌向上,如托举重物,同时吸气;双臂充分伸展后,稍停片刻,随后向身体两侧分开,缓缓下落,同时呼气,引气归于丹田。如此重复6~9次。

适宜人群:久坐少动、常感肩颈僵硬、腰背酸痛者;经常手脚发麻、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的人群;消化功能较弱、容易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的人群。

三.情志养收:调和悲喜,神气内守

中秋时节,有团圆之喜,亦难免有别离之思。悲喜过度,皆会耗散神气,违背秋日“养收”之道。此时养生,重在保持情绪平和中正,使心神得以安宁内守

1.静听音乐,收敛精神

每日可闭目静坐15分钟,同时聆听《平沙落雁》、《秋月照茅亭》等舒缓的古典音乐。音律能有效引导纷乱的思绪归于平静,有助于抚平心绪,收敛精神。

2.揉按穴位,宁心安神

推荐穴位:

内关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

定位:手腕横纹处‌,‌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寻找窍门:握拳时,手腕小指侧会鼓起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腕横纹上、紧挨着这条筋的拇指侧凹陷里。

每日早晚各按揉一次内关穴和神门穴。用拇指指腹每穴按压2~3分钟,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这两个穴位是心经和心包经的重要穴位,长期按揉能有效安定心神,改善秋季多梦易醒的睡眠问题

中秋养生,在于秉持“顺时养收,恰如其分”的旨趣。在与家人共庆团圆、共赏明月之际,当顺应秋季收敛之性,调摄身心,以充盈安康之态,安然承接秋之韵致,从容度越四季光阴。

作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 贺琬雯 吴泳蓉 蔡嘉洛 孙贵香

美编 向佳欣

责编:严德赢

一审:严德赢

二审:郭芝桃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