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手记|二十五载护理路:源于热爱,更是责任

  大众卫生报   2025-10-08 08:49:54

今年5月,我很荣幸被推选为湖湘好医生好护士展示人选。回顾我的护理路,一晃已25年。2000年7月,我带着青涩与懵懂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进入医院,一步一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三甲医院护理中层管理者。常有人说护理工作平凡,可我认为,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便是最动人的不凡。也有人问我,何以在护理岗位坚守二十余年?答案是:对这份职业发自心底的热爱,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2012年,我们接诊了一名年仅7岁的白血病患儿,他经常需要静脉输液。面对患儿虚弱的身体和家长焦灼的眼神,我提出采用“静脉输液港”技术——在那时,省内还没有这么小的孩子成功植入的先例。经过精密准备和多方协作,并模拟操作,我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孩子不再因反复穿刺而哭闹,家长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那一刻,我深刻明白,护理不是简单的执行,而是用专业为生命筑起防线。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承担更多责任。2014年,我参与组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团队,运用专业护理技术,成功为近150名肿瘤与危重症患者解决了长期输液的治疗难题。从2020年起,我担任中华护理学会营养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导师,累计培养40余名专科护理人才,助力他们成长为临床骨干。2021年,我在院内率先推动开设营养护理门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营养方案,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治疗。我始终相信,多一份专业,多一份努力,生命就多一份康复的希望。

成长路上,从不缺风雨的考验,而每一次挺身而出,都让我更坚定身为护理人的使命。“非典”那年,我主动请缨加入省援北医疗队,第一次直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虽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必须上”的决心;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牵头构建门诊三级预检防控体系,小到流程细节的打磨、现场人员的调度,大到防疫物资的协调、全员防控的培训,我倾尽全力,连续三个月几乎无休,守住了门诊“零感染”的底线。

护理不仅需要匠心,也要创新思维。2020年,我牵头引进全省首个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让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近一半;2021年,看到患者常因门诊标识不清而走冤枉路,我又推动门诊标识优化和智慧导航建设,实实在在帮助患者“少跑腿、好办事”;2023年,我参与编写《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把日常护理中的温情与细节,转化为可推广的制度规范。

工作之余,我积极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健康科普与急救培训,累计服务数万人次。并多次前往基层医院进行授课和指导,以期帮助更多同行提升护理水平。这些年来,我先后考取了硕士文凭、PICC资质及肿瘤专科证书,主持过课题研究,发表过学术论文,并获得过专利;同时担任湖南省护理学会人文护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我坚信: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带领团队走得更远,才能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部护士长 黄苇萍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