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秋“耍宝塔” 乡情满汨罗

徐典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7 17:09: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汨罗江畔,秋风送爽;千年民俗,薪火不熄。

10月6日傍晚,当中秋明月爬上汨罗新市古镇飞檐翘角的宝塔尖,千年习俗“耍宝塔”的火焰被点燃,映照着一张张洋溢着团圆喜悦的脸庞。

中秋“耍宝塔”,是汨罗市新市街道一项独特而古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源自元末明初的古老民俗,与纪念屈原龙舟文化一脉相承,从最初祈愿水运平安的仪式,逐渐演变为象征国泰民安、团圆丰收的中秋民俗盛典。

夜幕降临,新市老街家家户户门口挂起大红灯笼,街巷竖起闪动红黄蓝灯光的“宝塔”。红塔广场正中央,七层古塔被装扮一新,塔身周围堆满由民众自发捐献的干柴、木料和特制的松脂。

晚7时许,在一位族中长者的高声颂念中,象征着吉祥的火把被投入塔基内。刹那间,这座高约8米的砖塔火星迸溅,烈焰腾空而起,迅速沿着塔身盘旋而上。两条“彩龙”围绕着烧得通红的宝塔欢腾起舞,现场锣声激昂,场面热情高涨。 

“宝塔燃起来啦!”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塔身仿佛被注入生命,在火光中呈现出流动的金红色彩。火焰越烧越旺,先是烧红了宝塔,继而映红江水,连天空也映红了。

塔周围,人潮涌动,笑语喧天。久居外地的亲友回来了,外出务工的游子归来了,莫名而来的游客赶来了,大家赶在这一天,齐聚在塔下。长者指着火光,讲述着“耍宝塔”古老故事;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下这震撼的场景,分享给远方的朋友……

“从谈恋爱开始,我和妻子就年年中秋都会看‘耍宝塔’。”带着全家来赶集的伏先生说,“耍宝塔”寓意团团圆圆,是他们爱情和甜蜜生活的见证,更是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

耍宝塔,祭河神,放河灯,唱老戏,集体拜月……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新市古镇“耍宝塔”习俗得到汨罗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传承展示活动已成功举办9届,活动在保留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融入时代新意。

当晚,新市古镇书院内,设置民俗文化展,展示着与古镇历史、屈原文化、农耕文化的图文和实物。沿着汨罗江九巷十码头,手工艺人现场制作与月亮、宝塔相关文创产品,让古老民俗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近年轻人。

“我们不仅要‘守塔’,更要‘活塔’。”当晚举行的新市古镇寓外乡友中秋联谊雅集上,新市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明期许,要不断擦亮新市古镇文化名片,让“耍宝塔”这项千年民俗,能成为带动地方文化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源泉。

明月渐西斜,塔火仍在熊熊燃烧。千年古镇里,到处可见古代服饰装束的人,他们和着楚乐,跳起古老的舞蹈,祈求平安幸福。

古老习俗越千年,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如同这不灭的塔火,照亮充满希望的明天!

(图片摄影:徐典波 宋政军)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