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6 23:12:2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月饼算中秋节‘特别食物’,我今天吃了。”10月6日中秋节,长沙生态动物园工作人员邹荃,一大早就离家去照顾动物园的“宝宝”,她认为,中秋节“宝宝”也要吃些“特别的”。
“宝宝”对保育员建立了充足的信任和依赖。 彭雅惠 摄
长沙生态动物园一处人迹罕至的平房,锅盆碗碟打翻在地,噼里啪啦乱响。邹荃被“宝宝”从背后紧紧搂住腰腹,其余“宝宝”就趁机拖倒桶子,跃上借力扒拉案台上的餐盘。
“它们是今年6月17日出生的东北虎三胞胎。”邹荃说,春节时养育黑熊幼崽,端午节喂养猕猴幼崽,6月又开始喂养出生仅1天的老虎幼崽。
中秋节,长沙生态动物园保育员邹荃带着3只东北虎幼崽在户外场所休息。
为什么不让动物妈妈们养娃?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母亲通常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如何照顾幼崽。而动物园中的环境相对安全,缺乏捕猎、迁徙等自然行为的刺激,可能会让一些动物丧失部分母性本能,也无法接受足够的“母职教育”,导致它们直接弃养新生幼崽,或者养育一小段时间后弃养。
为了救命,动物园不得不对动物新生幼崽实施人工育幼。
“人工育幼是一项复杂且需要极高专业性的工作。”长沙生态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喂奶、换尿布,而是要模拟动物母亲行为,尽可能为幼崽提供接近自然的成长环境。
例如3月份结束育幼人工的黑熊幼崽“黑旋风”,被母熊喂养1个月左右弃养,导致它极度缺乏安全感,刚进保育所时,日夜嚎叫。保育员用毛巾模拟母亲的怀抱,让“黑旋风”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每两小时喂一次奶,并定时按摩、帮助排便等方式,帮助幼崽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保育员抱着被遗弃的“黑旋风”喂奶,用毛巾模拟妈妈怀抱。
“3个半月的虎崽,该建立捕食意识了。”所以,邹荃要杀鸡给虎看,这就是她给幼虎制作的中秋“特餐”。
活鸡尖喙利爪让幼虎不敢靠近,杀鸡时的大动静更让它们惊惧,直到邹荃把鸡肉切成小块塞给“宝宝”,饭来张口的幼虎似乎开始“领悟”,主动上前撕咬鸡肉块。
“它们得与同类具备一致习性。”邹荃解释,人工育幼最多只能到幼崽6个月左右,之后幼崽们要回到种群中,只有具备一致习性,才能获得与同类互动的机会,以保障未来社会化和繁殖能力。
责编:彭雅惠
一审:彭雅惠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