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6 19:53:5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6日讯(记者 张子欣)傍晚时分,衡阳街巷的一间厨房里飘出淡淡的草药香。那是糄粑特有的气息——不似糍粑那般甜腻,倒像是糯米清香遇见山间青草,在蒸汽里化作一团温柔。
做糄粑急不得。糯米要浸得透,磨得细,再配合中草药揉团发酵,静静睡上个三两天。发酵好后的糄粑口感非常特别,浸水泡软后便可以下油锅煎啦!
刚从油锅捞起的糄粑最好吃。金黄的表面微微鼓起,咬下去先感到一层韧韧的抵抗,随即是软糯的内里。那股淡淡的草药香在舌尖化开,不粘牙,不腻人,吃完喉咙里还留着那股清润。老食客会配一壶本地的云雾茶,说是“一个养胃,一个清口,正好”。
在衡阳,糄粑不但是“神曲粑”,还有个响亮的别名——“抗日粑”。相传,1944年日本兵闯进衡阳,在农家搜到几筐白生生的糄粑,如获至宝。谁知这看似软糯的饼子,咬不动蒸不熟,煮久了还是外热内冷,气得日本兵直跳脚。这个故事在巷口树下传了一代又一代,糄粑的韧,倒成了衡阳人骨气的写照。
今夜恰逢中秋,月亮圆圆满满地挂在天上。锅里翻腾的糄粑渐渐染上金黄,圆圆的样子,像极了天上的月。它们挨挨挤挤地在糖浆里打滚,最后撒上芝麻,盛进青花瓷盘。咬一口这带着酒香的“小月亮”,甜糯中自有筋骨——原来团圆的味道,不只有柔软,更有历经时光发酵后,那份踏实的韧劲。
责编:张子欣
一审:张子欣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