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5 08:00:29
国庆长假
是放松身心、探寻美味的绝佳时机
对于土生土长的湘乡人而言
这是重温家乡味道的好时候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
这是品尝地道湘乡风味的绝佳契机
话不多说
赶紧跟着这份美食合集
开启一场舌尖上的湘乡之旅吧
湘乡人的早餐C位!晶莹剔透的银丝粉,浇上现炒的瘦肉码子或肉末骨汤,撒一把葱花、辣椒,再配个金黄荷包蛋。嗦一口粉,喝一口汤,从舌尖暖到胃里,是本地人“百吃不腻”的乡愁。
湘乡蛋糕花,呈金黄色长筒状,又名湘乡蛋糕、湘乡蛋卷,在湘乡的传统宴席中,蛋糕花是头菜,即第一道菜。在民间有“没有蛋卷不成席”的说法。毛主席的外婆是湘乡人,少年毛主席在湘乡东山学校读书的时候,多次品尝外婆家的蛋糕花。后来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了湘乡的蛋糕、蛋糕席。
在南宋状元王容的故乡金石镇,吃黄灿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用糯米、五花肉、橘饼炸出的“黄灿”,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是游子返乡必尝的“乡愁味道”。
湘乡烘糕是湘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自雍正元年(1723年)由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经300余年而不衰。作为湘乡传统名点,湘乡烘糕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便捷的保存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湘乡地域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壶天石羊毛色以黑色为主,油光发亮,体型轻小,四肢短小,刚劲有力,善爬石山峻岭,民间有“石羊两块蹄,爬山能上壁”之称。它们吃山中百草、喝天然矿泉水生长。“壶天石羊”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膻味小,营养价值高。《湘乡县志》中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壶天一带就在圈养石羊,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2021年6月,“壶天石羊”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湘乡市中沙镇梅龙村“梅峰竹海”盛产的冬笋曾是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向慈禧太后荐选的朝廷贡品。梅龙冬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幼芽,笋体肥壮,肉质紧实,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高纤维、助消化的纯天然食品,诚可谓:未出土时先入口,自然爽嫩真滋味!
明清时期,湘乡县志有明确记载,壶天红薯粉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支柱。到后来因为口感极佳,很受市场欢迎,有“壶天南粉压断街”之说。娄底、双峰、长株潭、益阳、沅江、常德等地的买家争相来壶天收购粉丝,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达到最盛。
红薯所含淀粉多,制作工艺独特,粉丝白色透亮,滑而不腻、筋道爽口,具有鲜明的特色。
湘乡教堂鸡又名“叫堂鸡”,从第一家教堂鸡店征服湘乡人的味蕾到现在教堂鸡店遍地开花,甚至走出湘乡,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教堂鸡主料为大骨鸡,味道以辣著称,用当地的红辣椒、生姜烹制而成。雄鸡骨粗、皮厚、肉紧,嚼劲十足,风味独特。教堂鸡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激活了每一位湘乡人的辣感神经,它也是每一个到过湘乡的食客欲罢不能的情结。
天下水府,人间瑶池。
这里水质优良,碧波荡漾;水鸟成群,鱼类丰富。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孕育了肉质肥美的鳜鱼。鳜鱼以其细腻的肉质与多样的烹饪方式,成为无数食客心中的“鱼中上品”。
类似凉粉的透明坨坨,加红糖水、醋、辣椒,酸甜辣口,冰镇后更爽!夏天吃解暑,饭后吃解腻。
潭市老街的炭炉烧饼,用老面发酵、红糖调味,外皮酥脆掉渣,内瓤软糯带甜。咬一口,芝麻香混着红糖甜,百吃不厌。一口下去,融化的糖浆在嘴里爆汁,微微有些烫嘴。
收好这份“湘乡美食合集”
这个国庆吃出满满幸福感!评论区留言:你最想打卡哪道美食?
责编:颜石敦
一审:胡孟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