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

田晓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3 10:18:04

文/田晓艳

又是中秋。去年的中秋,恰逢国庆假期,我和母亲丢下一大家子、逃离在去往河北父亲老家探祖寻根的高铁上。今年的中秋,我手足无措,没有父亲的中秋,就像没有把五仁包在一起的月饼皮儿,一盘散沙、支离破散。

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没有她的严厉就没有今天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我。可是,母亲总有一个观点,人生吃喝有量,吃得少才会活的久,这么多年她都无法理解,我和父亲口腹之欲,酒足饭饱的满足与快乐,这也是直到今天,我无法和母亲交流的痛点。母亲留给儿女的味道,都说是一桌可口的饭菜,但这个味道,于我而言,却是父亲给的。

父亲和我们生活多年。每一个传统节日,只要我们夫妻俩不回湖北婆婆家,他总要利用几天的时间准备一大桌子饭菜,等我们过节,也许是在他有空中小院的大家,还是在我们的小家,他总是在这种传统节气,用烟火的热闹氛围感染着我们。节日就是要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把酒言欢、吃吃喝喝!

能记得的是2022年中秋节。一大早,他拉着一推车的菜,又来了我们的小家,已经厨艺大增的我和丈夫说,今年中秋饭菜我们俩负责,您不要管等着吃现成儿的,父亲摘下围裙笑着说,那可赶情好,我可以退休了。我们两口子在厨房忙活着,父亲坐在餐桌旁笑眯眯的剥着蒜看着我们,却没想到,这是我们和父亲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那天父亲留给我们粘了油渍的菜谱、成了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与怀念。

父亲就是这样,把生活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六岁那年,在东北老家,我们家从村子搬到镇上的农历八月十五,在还没挂果的葡萄架下,父亲在小桌上摆满了花生瓜子小苹果,与母亲讲着家长里短,我们一家四口度过了“城里”的第一个中秋。

父亲发工资那天总要拎回一条五花肉,炖一大锅土豆茄子吆喝左邻右舍,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我家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前后院的核心,母亲去城里的聋哑学校陪弟弟读书那几年,我得到左邻右舍大伯大娘无微不至的关照,与这一锅锅香喷喷的五花肉带来的友邻之情密不可分。

来到长沙,父亲还是这样,只要我们夫妻带朋友回家吃饭,他总是用最好的厨艺招待这些孩子们,一盆盆酱骨架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这也许不仅仅因为酱骨架有多香,而是他们感受到父亲的真诚热情与对朋友对生活满满的爱,朋友们都亲切的喊这个胖老头儿,田爸。

父亲去世那天,所有吃过爸爸饭菜的朋友悉数而到,甚至不远千里,他们陪我一起守灵,在父亲安详睡着的身旁,搭起小桌子吃着烧烤、喝着啤酒,说着酱骨架的香味儿,时不时站起来喊一句,田爸,我敬您一杯!这也许是明阳山送行这么多逝者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每逢佳节倍思亲”、“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经以为这只是古人的诗句,经历亲人的生死离别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切肤之痛!一直以来,我在这个大家庭都以家长自居,却没想到高估了我自己,我没有父亲如火的生活热情凝聚着家人,没有了父亲,这个家再也不是原来的家,节也不是原来的节了。

在这个躲不掉的团圆之夜,我又怀念我的父亲了。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